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24页 |
1.1 2,6-二-(吡唑基)吡啶类过渡金属配位超分子的研究 | 第8-12页 |
1.2 2,6-二-(吡唑基)吡啶类过渡金属配位超分子的应用 | 第12-21页 |
1.2.1 在半导体材料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1.2.2 在发光材料中的应用 | 第13-17页 |
1.2.3 在磁性材料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1.2.4 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 第18-21页 |
1.3 本课题选题的依据及研究成果 | 第21-24页 |
1.3.1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 | 第21-22页 |
1.3.2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 第22-24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4-31页 |
2.1 主要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4-25页 |
2.1.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4-25页 |
2.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5页 |
2.2 表征及性质测试方法 | 第25-26页 |
2.3 评价催化剂活性的实验方法 | 第26页 |
2.4 环己烷氧化产物分析 | 第26-31页 |
2.4.1 环己烷、醇和酮的定性分析 | 第26-27页 |
2.4.2 环己烷、醇和酮的定量分析 | 第27-31页 |
3 新型过渡金属与吲哚乙酸配位超分子的制备及催化性质研究 | 第31-48页 |
3.1 钴和镍配位超分子的合成 | 第31-32页 |
3.1.1 配合物 Co(IAA)_2(phen)(H_2O) (1)的合成 | 第31页 |
3.1.2 配合物 Ni(IAA)_2(phen)(H_2O) (2)的合成 | 第31-32页 |
3.2 钴和镍配位超分子的表征 | 第32-42页 |
3.2.1 配合物 1 和 2 的结构表征 | 第32-36页 |
3.2.2 配合物 1 和 2 的红外光谱表征[63] | 第36-38页 |
3.2.3 配合物 1 和 2 的紫外光谱表征[63] | 第38-40页 |
3.2.4 配合物 1 和 2 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40-42页 |
3.3 钴和镍配位超分子催化性质的研究 | 第42-47页 |
3.3.1 反应时间对催化剂的活性影响 | 第42-43页 |
3.3.2 氧化剂用量对催化剂的活性影响 | 第43-44页 |
3.3.3 硝酸用量对催化剂的活性影响 | 第44-45页 |
3.3.4 水含量对催化剂的活性影响 | 第45-46页 |
3.3.5 不同溶剂对催化剂的活性影响 | 第46-47页 |
3.4 小结 | 第47-48页 |
4 铁氮杂环配位超分子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活性研究 | 第48-60页 |
4.1 铁氮杂环配位超分子的合成 | 第48页 |
4.2 铁氮杂环配位超分子的表征 | 第48-54页 |
4.2.1 铁氮杂环配位超分子的结构表征 | 第48-52页 |
4.2.2 铁氮杂环配位超分子的红外表征 | 第52页 |
4.2.3 铁氮杂环配位超分子的紫外表征 | 第52-53页 |
4.2.4 铁氮杂环配位超分子的 PXRD 谱图分析 | 第53-54页 |
4.3 铁氮杂环配位超分子的催化活性研究 | 第54-59页 |
4.3.1 过氧化氢用量对催化剂的活性和底物转化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4.3.2 水含量对催化剂的活性及中间物种 C_6H_(11)OOH 的影响 | 第55-56页 |
4.3.3 硝酸用量对催化剂的活性及中间物种 C_6H_(11)OOH 的影响 | 第56-57页 |
4.3.4 反应时间对催化剂的活性及中间物种 C_6H_(11)OOH 的影响 | 第57-58页 |
4.3.5 反应温度对催化剂的活性及中间物种 C_6H_(11)OOH 的影响 | 第58-59页 |
4.4 小结 | 第59-60页 |
5 铜、镍氮杂环配位超分子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活性的研究 | 第60-82页 |
5.1 铜、镍氮杂环配位超分子的合成 | 第60-62页 |
5.1.1 配合物 CuCl_2(H_2L) (4)的合成 | 第60-61页 |
5.1.2 配合物[Ni(HL)_2]·4CH_3CH_2OH (5)的合成 | 第61页 |
5.1.3 配合物[Cu(H_2L)(dipic)]·0.5Glycol·2H_2O (6)的合成 | 第61页 |
5.1.4 配合物[Ni(H_2L)(dipic)]·0.5Glycol·2H_2O (7)的合成 | 第61-62页 |
5.2 铜、镍氮杂环配位超分子的表征 | 第62-75页 |
5.2.1 铜、镍氮杂环配位超分子的结构表征 | 第62-68页 |
5.2.2 铜、镍氮杂环配位超分子的红外表征 | 第68-70页 |
5.2.3 铜、镍氮杂环配位超分子的紫外表征 | 第70-73页 |
5.2.4 铜、镍氮杂环配位超分子的 PXRD 光谱分析 | 第73-75页 |
5.3 铜、镍氮杂环配位超分子的催化活性研究 | 第75-80页 |
5.4 小结 | 第80-82页 |
结论 | 第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