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2.1 理论方法 | 第13-14页 |
1.2.2 试验方法 | 第14页 |
1.3 理论计算方法的发展和现状 | 第14-16页 |
1.4 试验研究的发展 | 第16-17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腐蚀和疲劳损伤对船体结构的影响 | 第18-29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腐蚀对船体结构的影响 | 第18-24页 |
2.2.1 典型的经验模型 | 第18-20页 |
2.2.2 Qin-Cui 模型 | 第20-22页 |
2.2.3 腐蚀模型比较算例 | 第22-24页 |
2.3 疲劳裂纹扩展模型 | 第24-28页 |
2.3.1 Huang 模型介绍 | 第26-27页 |
2.3.2 疲劳裂纹扩展模型算例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考虑时变效应的SMITH 方法 | 第29-48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SMITH 方法原理 | 第29-30页 |
3.3 板的性能 | 第30-34页 |
3.3.1 受拉时的平均应力—平均应变关系 | 第31页 |
3.3.2 长板受压时的平均应力—平均应变关系 | 第31-34页 |
3.4 残余应力对板性能的影响 | 第34-36页 |
3.4.1 残余应力的理想分布 | 第34页 |
3.4.2 本文计及残余应力的方法 | 第34-36页 |
3.5 初始变形对板性能的影响 | 第36-37页 |
3.6 侧向载荷对板性能的影响 | 第37-39页 |
3.7 板格单元的性能 | 第39-44页 |
3.8 硬角单元性能 | 第44-46页 |
3.9 腐蚀破坏和疲劳破坏的影响 | 第46-47页 |
3.10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裂纹对船体结构强度的影响 | 第48-64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含裂纹平板极限强度的影响参数 | 第48-55页 |
4.2.1 屈强比的影响 | 第48-53页 |
4.2.2 裂纹偏心的影响 | 第53-55页 |
4.3 含任意位置裂纹平板的拉伸极限强度计算 | 第55-58页 |
4.5 含裂纹加筋板的拉伸极限强度计算 | 第58-59页 |
4.6 有限元计算含裂纹加筋板的拉伸极限强度 | 第59-63页 |
4.6.1 含垂直穿透裂纹加筋板的拉伸极限强度 | 第59-62页 |
4.6.2 含倾斜穿透裂纹加筋板拉伸极限强度 | 第62-6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船体极限强度计算程序 | 第64-83页 |
5.1 计算程序VB_USTRENGTH1.0 | 第64-73页 |
5.1.1 船体总纵极限弯矩计算流程 | 第64页 |
5.1.2 程序流程图 | 第64-66页 |
5.1.3 VB_UStrength1.0 程序功能和特点 | 第66页 |
5.1.4 程序界面简介 | 第66-73页 |
5.2 程序的验证 | 第73-80页 |
5.2.1 Dowling No.2 模型 | 第73-76页 |
5.2.2 800t 甲板驳模型 | 第76-78页 |
5.2.3 某散货船 | 第78-80页 |
5.3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船体极限强度计算算例 | 第80-82页 |
5.3.1 模型的选择 | 第80页 |
5.3.2 损伤计算 | 第80-81页 |
5.3.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81-8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83-85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83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83-84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附录 | 第89-93页 |
附录1:含穿透裂纹矩形平板的参数定义 | 第89-90页 |
附录2:5.2.3 节某散货船横剖面单元划分结果 | 第90-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94-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