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21页 |
| ·我国传统酸奶制品中益生菌研究进展 | 第10-16页 |
| ·我国传统奶制品中乳酸菌研究进展 | 第10页 |
| ·乳酸菌的概念、分类和功能 | 第10-13页 |
| ·传统方法对我国传统奶制品中益生菌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非培养方法对我国传统奶制品中益生菌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 2 主要市售酸奶中益生菌多样性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 第21-28页 |
| ·前言 | 第21页 |
| ·试验仪器试剂与材料 | 第21-22页 |
| ·试验仪器 | 第21页 |
| ·试验试剂 | 第21-22页 |
|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 ·试验方法 | 第22-24页 |
| ·培养基的制备 | 第22-23页 |
| ·样品梯度稀释分离培养 | 第23页 |
| ·划线纯化培养 | 第23-24页 |
| ·保存 | 第2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4-28页 |
| ·培养结果 | 第24-26页 |
| ·革兰氏染色、过氧化氢酶检测、10%脱脂奶凝固检测 | 第26页 |
| ·大肠杆菌检测 | 第26页 |
| ·商品酸奶制品中乳酸菌多样性 | 第26-27页 |
| ·商品酸奶制品安全性分析 | 第27-28页 |
| 3 基于培养方法研究传统奶制品中益生菌多样性 | 第28-39页 |
| ·传统酸奶制品中益生菌概况 | 第28页 |
| ·试验仪器试剂与材料 | 第28-29页 |
| ·试验仪器 | 第28页 |
| ·试验试剂 | 第28页 |
| ·试验材料 | 第28-29页 |
| ·试验方法 | 第29-32页 |
| ·培养基的制备 | 第29页 |
| ·样品梯度稀释分离培养 | 第29-30页 |
| ·划线纯化培养 | 第30页 |
| ·CTAB法小量提取总基因组DNA | 第30页 |
| ·利用PCR-SSCP方法对菌株进行分类、序列分析、鉴定 | 第30-32页 |
| ·API50、API20检测 | 第32页 |
| ·测序 | 第3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9页 |
| ·培养结果 | 第32-33页 |
| ·革兰氏染色观察、过氧化氢酶检测、10%脱脂奶检测结果 | 第33页 |
| ·PCR-SSCP方法获得菌株分类信息 | 第33-35页 |
| ·培养方法对传统奶制品中益生菌多样性分析 | 第35-39页 |
| 4 基于非培养方法研究传统酸奶制品中益生菌多样性 | 第39-52页 |
| ·前言 | 第39页 |
| ·试验仪器试剂与材料 | 第39-40页 |
| ·试验仪器 | 第39-40页 |
| ·试验试剂 | 第40页 |
| ·试验材料 | 第40页 |
| ·试验方法 | 第40-43页 |
| ·珠打法提取样品中益生菌总DNA | 第40页 |
| ·PCR-DGGE分析 | 第40-4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3-52页 |
| ·样品中总DNA提取 | 第43-44页 |
| ·PCR-DGGE分析样品中益生菌多样性 | 第44-48页 |
| ·PCR-DGGE切胶回收结果 | 第48页 |
| ·PCR-DGGE方法的优点与缺点 | 第48-52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