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9-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果蔬贮藏期间的冷害现象 | 第14-15页 |
1.3 冷害发生机制 | 第15-17页 |
1.3.1 膜的相变 | 第15页 |
1.3.2 活性氧代谢的失调 | 第15-16页 |
1.3.3 细胞壁物质代谢异常 | 第16页 |
1.3.4 果肉褐变 | 第16页 |
1.3.5 风味劣变 | 第16-17页 |
1.4 低温胁迫下脯氨酸、多胺和γ-氨基丁酸代谢 | 第17-19页 |
1.5 冷害调控措施 | 第19-21页 |
1.5.1 温度调控 | 第19-20页 |
1.5.2 气调贮藏 | 第20页 |
1.5.3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 | 第20页 |
1.5.3.1 多胺处理 | 第20页 |
1.5.3.2 水杨酸(SA)处理 | 第20页 |
1.5.3.3 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 | 第20页 |
1.5.4 化学物质处理 | 第20-21页 |
1.5.4.1 1-MCP处理 | 第20-21页 |
1.5.4.2 钙处理 | 第21页 |
1.6 褪黑素在植物中的作用 | 第21页 |
1.7 立题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1.7.1 立题背景 | 第21-22页 |
1.7.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桃果实中PpOAT、PpP5CS、PpPAO和PpGAD基因克隆及生物学分析 | 第23-44页 |
2.1 引言 | 第23-24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4-31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2.2.2 桃果实总RNA的提取 | 第24页 |
2.2.3 总RNA完整性、含量和纯度检测 | 第24页 |
2.2.4 桃果实脯氨酸和多胺合成代谢相关基因的克隆 | 第24-31页 |
2.2.4.1 反转录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24-25页 |
2.2.4.2 cDNA片段的扩增和检测 | 第25-26页 |
2.2.4.3 目的基因片段回收 | 第26页 |
2.2.4.5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 第26-27页 |
2.2.4.6 阳性克隆的鉴定和测序 | 第27页 |
2.2.4.7 全长克隆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27-28页 |
2.2.4.8 cDNA末端扩增 | 第28-31页 |
2.2.4.9 相关基因编码区cDNA序列的验证 | 第31页 |
2.2.5 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1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1-41页 |
2.3.1 基因的RACE全长扩增和编码区cDNA序列分析 | 第31-33页 |
2.3.2 基因编码蛋白生物信息学的分析 | 第33-41页 |
2.3.2.1 基本理化性质分析 | 第33页 |
2.3.2.2 氨基酸序列分析及同源关系比对 | 第33-39页 |
2.3.2.3 相关酶蛋白序列分析及二、三维结构预测 | 第39-41页 |
2.4 讨论与结论 | 第41-44页 |
第三章 外源GABA和 1-MCP处理对桃果实冷害及多胺、GABA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44-64页 |
3.1 引言 | 第44-45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5-49页 |
3.2.1 材料与处理 | 第45页 |
3.2.2 果肉硬度的测定 | 第45-46页 |
3.2.3 果实出汁率的测定 | 第46页 |
3.2.4 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 | 第46页 |
3.2.5 颜色指数的测定 | 第46页 |
3.2.6 多胺含量的测定 | 第46-47页 |
3.2.7 GABA含量的测定 | 第47页 |
3.2.8 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 第47页 |
3.2.9 桃果实总RNA的提取 | 第47页 |
3.2.10 总RNA完整性、含量和纯度检测 | 第47-48页 |
3.2.11 反转录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48页 |
3.2.12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 | 第48页 |
3.2.13 数据分析 | 第48-49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9-59页 |
3.3.1 外源GABA和外源 1-MCP处理对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49-52页 |
3.3.2 外源GABA和外源 1-MCP处理对桃果实多胺含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3.3.3 外源GABA和外源 1-MCP处理对桃果实PpADC、PpODC和PpPAO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53-55页 |
3.3.4 外源GABA和外源 1-MCP处理对桃果实中脯氨酸、精氨酸、GABA和谷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55-57页 |
3.3.5 外源GABA和外源 1-MCP处理对桃果实脯氨酸含量和PpP5CS、PpOAT、PpPDH、PpGAD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57-59页 |
3.4 讨论与结论 | 第59-64页 |
第四章 外源褪黑素处理对桃果实冷害及多胺、GABA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64-80页 |
4.1 引言 | 第64-65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65-66页 |
4.2.1 材料与处理 | 第65页 |
4.2.2 果肉硬度的测定 | 第65-66页 |
4.2.3 果实出汁率的测定 | 第66页 |
4.2.4 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 | 第66页 |
4.2.5 颜色指数的测定 | 第66页 |
4.2.6 多胺含量的测定 | 第66页 |
4.2.7 GABA含量的测定 | 第66页 |
4.2.8 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 第66页 |
4.2.9 桃果实总RNA的提取 | 第66页 |
4.2.10 总RNA完整性、含量和纯度检测 | 第66页 |
4.2.11 反转录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66页 |
4.2.12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 | 第66页 |
4.2.13 数据分析 | 第66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66-77页 |
4.3.1 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对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66-69页 |
4.3.2 外源褪黑素处理对桃果实多胺含量的影响 | 第69-70页 |
4.3.3 外源褪黑素处理对桃果实PpADC、PpODC和PpPAO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70-72页 |
4.3.4 外源褪黑素处理对桃果实脯氨酸、精氨酸、GABA和谷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72-74页 |
4.3.5 外源褪黑素处理对桃果实PpP5CS、PpOAT、PpPDH、PpGAD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74-77页 |
4.4 讨论与结论 | 第77-8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3页 |
5.1 总结 | 第80-82页 |
5.2 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