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化学论文

显齿蛇葡萄叶多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8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显齿蛇葡萄简介第13-16页
        1.2.1 显齿蛇葡萄的分布与利用点第13-14页
        1.2.2 显齿蛇葡萄叶的研究第14-16页
    1.3 植物提取物的研究第16-21页
        1.3.1 植物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研究第17-18页
        1.3.2 植物化学成分分离纯化方法研究第18-21页
        1.3.3 植物提取物成分的鉴定方法第21页
    1.4 抗氧化活性研究第21-22页
    1.5 α-葡萄糖苷酶抑制研究第22-25页
    1.6 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第25-28页
第二章 显齿蛇葡萄叶多酚的超声-微波协同提取第28-40页
    2.1 引言第28-29页
    2.2 试验材料与仪器第29页
        2.2.1 试验材料第29页
        2.2.2 试验仪器第29页
    2.3 试验方法第29-31页
        2.3.1 超声-微波协同提取方法第29页
        2.3.2 提取液中二氢杨梅素含量的测定第29-30页
        2.3.3 提取的单因素试验设计第30-31页
        2.3.4 提取条件优化第31页
        2.3.5 多酚的制备第31页
        2.3.6 数据统计分析第31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31-38页
        2.4.1 二氢杨梅素标准曲线第31-32页
        2.4.2 二氢杨梅素的分离效果分析第32页
        2.4.3 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第32-35页
        2.4.4 响应面试验结果分析第35-37页
        2.4.5 多酚的制备第37-38页
    2.5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三章 显齿蛇葡萄叶水提物中单宁组分的分离与鉴定第40-46页
    3.1 引言第40页
    3.2 试验材料与仪器第40-41页
        3.2.1 试验材料第40页
        3.2.2 试验仪器第40-41页
    3.3 试验方法第41-42页
        3.3.1 显齿蛇葡萄叶水提物的制备第41页
        3.3.2 显齿蛇葡萄叶单宁组分的分离第41页
        3.3.3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第41页
        3.3.4 紫外光谱测定第41页
        3.3.5 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第41-42页
        3.3.6 核磁共振测定第42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42-45页
        3.4.1 高效液相色谱结果第42-43页
        3.4.2 紫外-可见分光光谱结果第43页
        3.4.3 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第43-44页
        3.4.4 核磁共振结果第44-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显齿蛇葡萄叶多酚的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第46-54页
    4.1 前言第46-47页
    4.2 试验材料与仪器第47页
        4.2.1 试验材料第47页
        4.2.2 试验仪器第47页
    4.3 试验方法第47-49页
        4.3.1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定第47-48页
        4.3.2 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动力学研究第48页
        4.3.3 荧光光谱试验第48页
        4.3.4 数据统计分析第48-49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49-53页
        4.4.1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效果第49-50页
        4.4.2 抑制类型分析第50-53页
        4.4.3 α-葡萄糖苷酶的荧光光谱试验第53页
    4.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显齿蛇葡萄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第54-64页
    5.1 前言第54页
    5.2 试验材料与仪器第54-55页
        5.2.1 试验材料第54-55页
        5.2.2 试验仪器第55页
    5.3 试验方法第55-58页
        5.3.1 DPPH自由基清除能测定第55-56页
        5.3.2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第56页
        5.3.3 还原力测定第56页
        5.3.4 细胞抗氧化试验第56-57页
        5.3.5 数据处理第57-58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58-62页
        5.4.1 化学抗氧化第58-60页
        5.4.2 细胞抗氧化第60-62页
    5.5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结论第64-65页
    创新点第65页
    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6页
致谢第76-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IL-12通过下调Stat-3诱导巨噬细胞分化为M1型并且抑制肝癌细胞生长
下一篇:miR-200s调控CAFs细胞活化及活性维持并促进细胞外基质重塑介导的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