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37页 |
1.1 展青霉素的性质及危害 | 第11-15页 |
1.1.1 基本结构 | 第11页 |
1.1.2 理化性质 | 第11-12页 |
1.1.3 展青霉素的来源及分布 | 第12-13页 |
1.1.4 展青霉素的毒性及限量标准 | 第13-15页 |
1.1.5 苹果汁中展青霉素的污染现状 | 第15页 |
1.2 展青霉素的检测方法 | 第15-18页 |
1.2.1 薄层色谱法 | 第15页 |
1.2.2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15-16页 |
1.2.3 气相色谱法 | 第16页 |
1.2.4 色谱联用法 | 第16-17页 |
1.2.5 免疫学检测方法 | 第17-18页 |
1.2.6 电化学检测方法 | 第18页 |
1.2.7 PCR检测法 | 第18页 |
1.3 量子点的特性及检测应用 | 第18-27页 |
1.3.1 量子点的定义 | 第19页 |
1.3.2 量子尺寸效应 | 第19页 |
1.3.3 量子表面效应 | 第19-20页 |
1.3.4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 第20页 |
1.3.5 量子点的光学性质 | 第20-22页 |
1.3.6 量子点的分类 | 第22-24页 |
1.3.7 表面功能化 | 第24-26页 |
1.3.8 量子点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1.4 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 第27-31页 |
1.4.1 基本概念及原理 | 第27-28页 |
1.4.2 合成及类型 | 第28-30页 |
1.4.3 表面分子印迹溶胶凝胶技术 | 第30页 |
1.4.4 印迹聚合物的应用 | 第30-31页 |
1.5 印迹聚合物功能化的量子点生物传感器 | 第31-33页 |
1.5.1 荧光型传感器 | 第32页 |
1.5.2 磷光型传感器 | 第32-33页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3-34页 |
1.7 研究内容 | 第34-36页 |
1.8 技术路线 | 第36-37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7-41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37页 |
2.1.1 主要原料和试剂 | 第37页 |
2.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37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37-41页 |
2.2.1 印迹Mn掺杂ZnS量子点探针的制备与表征 | 第37-39页 |
2.2.2 MIP-Mn:ZnS的吸附性能 | 第39页 |
2.2.3 MIP-Mn:ZnS检测条件的确定 | 第39-40页 |
2.2.4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40页 |
2.2.5 干扰试验 | 第40页 |
2.2.6 实际样品分析 | 第40-41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1-56页 |
3.1 印迹Mn掺杂ZnS量子点探针的制备与表征 | 第41-46页 |
3.1.1 脱模板条件 | 第41页 |
3.1.2 MPTS-QDs的用量 | 第41-42页 |
3.1.3 模板与单体及交联剂的比例 | 第42-43页 |
3.1.4 MIP-Mn:ZnS的表征 | 第43-46页 |
3.2 MIP-Mn:ZnS的吸附性能 | 第46-50页 |
3.2.1 吸附条件优化 | 第46-47页 |
3.2.2 吸附动力学 | 第47页 |
3.2.3 吸附平衡 | 第47-48页 |
3.2.4 选择性吸附 | 第48-50页 |
3.3 MIP-Mn:ZnS检测条件的优化 | 第50-52页 |
3.3.1 体系pH | 第50-51页 |
3.3.2 MIP-Mn:ZnS浓度 | 第51-52页 |
3.3.3 孵育时间 | 第52页 |
3.4 标准曲线建立 | 第52-54页 |
3.5 干扰试验 | 第54页 |
3.6 实际样品分析 | 第54-56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4.1 结论 | 第56页 |
4.2 创新点 | 第56页 |
4.3 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