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相关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1 态势感知相关概念 | 第11页 |
1.2.2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相关概念 | 第11-12页 |
1.2.3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4 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1.5 本文的研究工作和组织结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基于信息融合H-NSSA模型和关键技术 | 第16-30页 |
2.1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模型的研究 | 第16-20页 |
2.1.1 基于数据融合技术的NSSA | 第16-17页 |
2.1.2 基于层次化分析技术的NSSA | 第17-18页 |
2.1.3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NSSA | 第18-19页 |
2.1.4 NSSA技术的其他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2.2 基于信息融合H-NSSA系统模型的提出 | 第20-24页 |
2.2.1 态势信息采集 | 第21-22页 |
2.2.2 态势预处理 | 第22页 |
2.2.3 态势信息存储 | 第22-23页 |
2.2.4 态势融合 | 第23页 |
2.2.5 态势评估 | 第23-24页 |
2.2.6 态势预测 | 第24页 |
2.2.7 态势可视化 | 第24页 |
2.3 H-NSSA关键技术分析 | 第24-29页 |
2.3.1 安全态势信息采集技术 | 第24页 |
2.3.2 网络安全态势传输与预处理 | 第24-26页 |
2.3.3 网络安全态势信息存储技术 | 第26页 |
2.3.4 网络安全态势信息融合技术 | 第26-27页 |
2.3.5 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技术 | 第27-28页 |
2.3.6 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技术 | 第28页 |
2.3.7 网络安全态势可视化技术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研究 | 第30-38页 |
3.1 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框架 | 第30-32页 |
3.2 资产价值评估 | 第32页 |
3.3 脆弱性评估 | 第32-35页 |
3.3.1 脆弱性扫描范围 | 第33页 |
3.3.2 脆弱性评定等级方法 | 第33-35页 |
3.4 入侵威胁评估 | 第35页 |
3.5 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流程说明 | 第35-3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网络入侵威胁评估研究 | 第38-48页 |
4.1 可信度评估 | 第38-42页 |
4.1.1 基本概念 | 第38-39页 |
4.1.2 证据合成规则 | 第39-40页 |
4.1.3 优化证据冲突合成规则 | 第40-41页 |
4.1.4 算例分析 | 第41-42页 |
4.2 支持度评估 | 第42-46页 |
4.2.1 Bayesian网络的建模 | 第42-44页 |
4.2.2 基于Bayesian网络的支持度评估 | 第44-45页 |
4.2.3 测试分析 | 第45-46页 |
4.3 严重度评估 | 第46-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网络安全态势预测研究 | 第48-53页 |
5.1 态势预测相关技术介绍 | 第48-49页 |
5.2 网络安全态势预测模型 | 第49-51页 |
5.2.1 基于优化证据冲突D-S证据理论预测模型的提出 | 第49-50页 |
5.2.2 BPA的分配 | 第50-51页 |
5.3 算例分析 | 第51-5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支撑平台设计及测试 | 第53-61页 |
6.1 态势感知支撑平台的构成 | 第53-54页 |
6.2 H-NSSA测试及应用 | 第54-60页 |
6.2.1 服务中心模块功能测试 | 第54-56页 |
6.2.2 资产价值评估模块功能测试 | 第56-57页 |
6.2.3 脆弱性检测模块功能测试 | 第57页 |
6.2.4 威胁检测模块功能测试 | 第57-58页 |
6.2.5 态势评估模块与预测模块功能测试 | 第58-60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