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7页 |
| ·引言 | 第13页 |
| ·叶黄素的结构与性质 | 第13-19页 |
| ·叶黄素结构 | 第13-15页 |
| ·叶黄素化学性质 | 第15-16页 |
| ·叶黄素的物理性质 | 第16-17页 |
| ·叶黄素的生物特性 | 第17-19页 |
| ·叶黄素的分布、产业及应用现状 | 第19-20页 |
| ·果蔬中的叶黄素分布 | 第19页 |
| ·万寿菊中的叶黄素含量及分布 | 第19页 |
| ·万寿菊产业的发展 | 第19-20页 |
| ·叶黄素的应用现状 | 第20页 |
| ·万寿菊花中叶黄素油树脂的提取方法 | 第20-24页 |
| ·溶剂萃取 | 第20-21页 |
| ·微波萃取 | 第21页 |
| ·超声萃取 | 第21-22页 |
| ·超临界CO_2 萃取法 | 第22-23页 |
| ·干燥法 | 第23页 |
| ·生物转化法 | 第23页 |
| ·酶处理法 | 第23-24页 |
| ·叶黄素酯皂化方法 | 第24页 |
| ·化学试剂法 | 第24页 |
| ·酯酶解法 | 第24页 |
| ·叶黄素的分离与纯化方法 | 第24-25页 |
| ·结晶和重结晶法 | 第24-25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25页 |
| ·柱层析法 | 第25页 |
| ·叶黄素稳定性研究 | 第25-26页 |
| ·万寿菊中叶黄素的分析检测 | 第26-29页 |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UV - Vis) | 第26-27页 |
| ·色谱法(chromatogram) | 第27-28页 |
| ·质谱法(MS)及液质联用法 | 第28页 |
| ·核磁共振(NMR)及核磁共振与液相联用法 | 第28-29页 |
| ·选题背景、技术优势及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 ·选题背景 | 第29页 |
| ·拟进行研究的提取方法的技术优势 | 第29-30页 |
| ·研究内容 | 第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30-37页 |
| 第二章 叶黄素的分析方法的研究 | 第37-48页 |
| ·前言 | 第37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37-41页 |
| ·概述 | 第37页 |
| ·2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原理 | 第37-38页 |
| ·实验部分 | 第38-41页 |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第41-46页 |
| ·概述 | 第41页 |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单组分定量分析 | 第41-42页 |
| ·实验部分 | 第42-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页 |
| ·建立了准确、可靠、科学稳定的叶黄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 第46页 |
| ·改进了AOAC 法 | 第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第三章 超临界与超声耦合萃取万寿菊花中叶黄素的技术研究 | 第48-58页 |
| ·前言 | 第48页 |
| ·实验部分 | 第48-56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48页 |
| ·超声和超临界耦合萃取实验过程 | 第48-49页 |
| ·叶黄素油树脂中叶黄素含量的测定 | 第49-50页 |
| ·单因素实验考察超临界CO_2 萃取万寿菊花中叶黄素的工艺 | 第50-52页 |
| ·正交实验考察超临界萃取工艺参数对叶黄素油树脂得率影响 | 第52-55页 |
| ·超声辅助萃取工艺研究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
| 第四章 万寿菊提取物的皂化工艺研究 | 第58-65页 |
| ·前言 | 第58页 |
| ·叶黄素皂化原理 | 第58-59页 |
| ·实验部分 | 第59-60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59页 |
| ·叶黄素油树脂的制备 | 第59页 |
| ·叶黄素油树脂的皂化 | 第59-60页 |
| ·游离叶黄素的分离 | 第60页 |
| ·游离叶黄素的纯化 | 第60页 |
| ·叶黄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第60页 |
| ·皂化效果的评价 | 第6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0-63页 |
| ·溶剂的选择 | 第60-61页 |
| ·KOH 的用量 | 第61-62页 |
| ·甲醇与异丙醇的比例及混合溶剂的用量 | 第62页 |
| ·皂化温度 | 第62-63页 |
| ·皂化时间 | 第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5页 |
| 第五章 叶黄素的分离与纯化技术研究 | 第65-71页 |
| ·前言 | 第65页 |
| ·分离思路 | 第65页 |
| ·重结晶法原理 | 第65-66页 |
| ·实验部分 | 第66-67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66页 |
| ·实验方法 | 第66-6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7-70页 |
| ·分离过程 | 第67页 |
| ·纯化过程 | 第67-69页 |
| ·真空干燥 | 第69-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
| 第六章 不同制备与贮藏条件下叶黄素的稳定性研究 | 第71-77页 |
| ·前言 | 第71页 |
| ·实验 | 第71-75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71页 |
| ·叶黄素样品含量变化的测定 | 第71-72页 |
| ·超临界CO_2 萃取过程中叶黄素的稳定性 | 第72页 |
| ·超声萃取过程中叶黄素的稳定性 | 第72页 |
| ·皂化过程中叶黄素的稳定性 | 第72-73页 |
| ·叶黄素的分离与纯化中叶黄素的稳定性 | 第73-74页 |
| ·高纯度叶黄素的贮藏条件 | 第74-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7页 |
| 第七章 总结论 | 第77-7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 第79-80页 |
| 作者简介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