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22页 |
1.1 板鸭简介 | 第12页 |
1.2 板鸭的加工工艺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腌制技术 | 第12-13页 |
1.2.2 干制技术 | 第13页 |
1.2.3 发酵技术 | 第13-14页 |
1.2.4 贮藏保鲜技术 | 第14页 |
1.3 板鸭贮藏过程中微生物菌相的变化 | 第14-15页 |
1.4 食品防腐剂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5 植物源天然防腐剂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6 天然植物源抑菌剂活性成分 | 第17-19页 |
1.6.1 精油类 | 第17-18页 |
1.6.2 黄酮类 | 第18页 |
1.6.3 生物碱类 | 第18-19页 |
1.7 天然香辛料的抑菌作用及其抑菌机理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7.1 香辛料简介 | 第19页 |
1.7.2 香辛料抑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7.3 香辛料抑菌作用机理研究 | 第20-21页 |
1.8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第2章 板鸭中主要腐败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22-3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2.1.1 原料 | 第22页 |
2.1.2 设备与试剂 | 第22-2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3-26页 |
2.2.1 板鸭中腐败菌的分离纯化 | 第23-24页 |
2.2.2 板鸭中腐败菌的形态观察 | 第24页 |
2.2.3 板鸭中腐败菌的理化特性研究 | 第24-25页 |
2.2.4 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25-2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6-29页 |
2.3.1 板鸭中主要腐败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结果 | 第26-28页 |
2.3.2 板鸭中腐败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16种天然香辛料对板鸭中腐败菌的抑菌效果 | 第31-45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3.1.1 原料及供试菌种 | 第31页 |
3.1.2 设备与试剂 | 第31-32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2-34页 |
3.2.1 十六种香辛料抑菌活性物质的提取 | 第32页 |
3.2.2 香辛料提取物抑菌作用的测定 | 第32-33页 |
3.2.3 香辛料抑菌活性物质最佳提取条件优化 | 第33页 |
3.2.4 不同条件处理对香辛料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5 数据处理 | 第3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4页 |
3.3.1 十六种香辛料对板鸭腐败菌的抑菌效果 | 第34-36页 |
3.3.2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 第36-40页 |
3.3.3 香辛料的抑菌稳定性 | 第40-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天然香辛料对板鸭中腐败菌的抑菌机理 | 第45-58页 |
4.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45-47页 |
4.1.1 原料及实验菌种 | 第45页 |
4.1.2 设备与试剂 | 第45-47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7-49页 |
4.2.1 香辛料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 | 第47页 |
4.2.2 香辛料提取物对板鸭腐败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 第47页 |
4.2.3 香辛料提取物对细菌胞外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4.2.4 SDS-PAGE研究香辛料提取物对细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 第48-49页 |
4.2.5 扫描电镜观察香辛料处理对细菌外观形态的影响 | 第49页 |
4.2.6 数据处理 | 第4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6页 |
4.3.1 香辛料对板鸭腐败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 | 第49-50页 |
4.3.2 香辛料对板鸭腐败菌的生长曲线的影响 | 第50-52页 |
4.3.3 香辛料对板鸭腐败菌的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 | 第52-54页 |
4.3.4 板鸭腐败菌的蛋白质SDS-PAGE电泳结果 | 第54-55页 |
4.3.5 香辛料对板鸭腐败菌的外观形态的影响 | 第55-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5.1 结论 | 第58-59页 |
5.2 展望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附录 | 第66-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