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化学论文

理性设计提高低温α-淀粉酶稳定性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引言第11-22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3页
        1.1.1 淀粉及淀粉酶第11-12页
        1.1.2 α-淀粉酶的应用第12页
        1.1.3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提高酶稳定性研究进展第13-15页
        1.2.1 分子改造-非理性设计第13页
        1.2.2 分子改造-理性设计第13-14页
        1.2.3 化学方法第14-15页
        1.2.4 物理方法第15页
    1.3 低温淀粉酶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5-21页
        1.3.1 低温微生物第15-16页
        1.3.2 低温酶的冷适应性机制第16-17页
        1.3.3 低温酶的应用第17-19页
        1.3.4 低温淀粉酶的特点第19页
        1.3.5 低温淀粉酶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0页
        1.3.6 低温淀粉酶的应用前景第20-21页
    1.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1-22页
2.基于PoPMusic提高低温α-淀粉酶热稳定性第22-40页
    2.1 实验材料第22-25页
        2.1.1 菌株与质粒第22页
        2.1.2 实验主要仪器第22-23页
        2.1.3 酶、引物及生化试剂第23页
        2.1.4 培养基第23页
        2.1.5 实验相关溶液第23-25页
    2.2 实验方法第25-32页
        2.2.1 基于PoPMusic确定突变位点第25页
        2.2.2 模板质粒提取第25-26页
        2.2.3 突变质粒构建第26-28页
        2.2.4 大肠杆菌转化第28页
        2.2.5 阳性克隆的鉴定与测序第28-29页
        2.2.6 低温淀粉酶在大肠杆菌中的异源表达第29页
        2.2.7 低温淀粉酶的纯化第29-30页
        2.2.8 蛋白质浓度测定第30页
        2.2.9 SDS-PAGE电泳检测表达产物第30页
        2.2.10 低温淀粉酶AHA活力的测定第30-31页
        2.2.11 野生型AHA及其突变体最适温度的测定第31页
        2.2.12 野生型AHA及其突变体最适pH的测定第31页
        2.2.13 野生型AHA及其突变体热稳定性的测定第31-32页
        2.2.14 野生型AHA及其突变体催化动力学参数的测定第32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2-38页
        2.3.1 野生型AHA的异源表达及酶学性质分析第32-34页
        2.3.2 突变位点的选择第34页
        2.3.3 单点突变体的酶活力初步筛选第34-35页
        2.3.4 野生型AHA及其突变体的热稳定性第35-36页
        2.3.5 野生型AHA及其突变体的最适温度第36-37页
        2.3.6 野生型AHA及其突变体的最适pH第37页
        2.3.7 野生型AHA及其突变体的催化动力学参数第37-38页
    2.4 讨论第38-39页
    2.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3.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提高低温α-淀粉酶热稳定性第40-50页
    3.1 实验材料第40-41页
        3.1.1 菌株与质粒第40页
        3.1.2 实验主要仪器第40页
        3.1.3 酶、引物及生化试剂第40-41页
        3.1.4 培养基第41页
        3.1.5 实验相关溶液第41页
    3.2 实验方法第41-43页
        3.2.1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确定突变位点第41页
        3.2.2 模板质粒提取第41页
        3.2.3 突变质粒构建第41页
        3.2.4 大肠杆菌转化第41-42页
        3.2.5 低温淀粉酶在大肠杆菌中的异源表达第42页
        3.2.6 低温淀粉酶的纯化第42页
        3.2.7 纯化后低温淀粉酶质量测定第42页
        3.2.8 野生型AHA及其突变体酶活力的测定第42页
        3.2.9 野生型AHA及其突变体最适温度的测定第42页
        3.2.10 野生型AHA及其突变体最适pH的测定第42页
        3.2.11 野生型AHA及其突变体热稳定性的测定第42-43页
        3.2.12 野生型AHA及其突变体催化动力学参数的测定第43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3-48页
        3.3.1 突变位点的选择第43-44页
        3.3.2 单点突变体酶活力初步筛选第44页
        3.3.3 野生型AHA及其突变体的热稳定性第44-45页
        3.3.4 野生型AHA及其突变体的最适温度第45-46页
        3.3.5 野生型AHA及其突变体的最适pH第46-47页
        3.3.6 野生型AHA及其突变体的催化动力学参数第47-48页
    3.4 讨论第48-49页
    3.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4.基于协同作用提高低温α-淀粉酶热稳定性第50-57页
    4.1 实验材料第50页
        4.1.1 菌株与质粒第50页
        4.1.2 实验主要仪器第50页
        4.1.3 酶、引物及生化试剂第50页
        4.1.4 培养基第50页
        4.1.5 实验相关溶液第50页
    4.2 实验方法第50-52页
        4.2.1 复合突变体的确定第50-51页
        4.2.2 模板质粒提取第51页
        4.2.3 突变质粒构建第51页
        4.2.4 大肠杆菌转化第51页
        4.2.5 低温淀粉酶在大肠杆菌中的异源表达第51页
        4.2.6 低温淀粉酶的纯化第51页
        4.2.7 纯化低温淀粉酶质量测定第51页
        4.2.8 野生型AHA及其突变体酶活力的测定第51页
        4.2.9 野生型AHA及其突变体最适温度的测定第51页
        4.2.10 野生型AHA及其突变体最适pH的测定第51-52页
        4.2.11 野生型AHA及其突变体热稳定性的测定第52页
        4.2.12 野生型AHA及其突变体动力学参数的测定第52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2-56页
        4.3.1 复合突变体的确定第52页
        4.3.2 组合突变体的热稳定性第52-53页
        4.3.3 组合突变体最适温度和最适pH第53-55页
        4.3.4 组合突变体的催化动力学参数第55-56页
    4.4 讨论第56页
    4.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5.主要结论与展望第57-59页
    5.1 主要结论第57页
    5.2 展望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作者简历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详细摘要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可拆式结构技术的实木椅子设计
下一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生物碱及其代谢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