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微生物学论文

食源性乳酸菌的安全性评价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缩略词表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0页
    1.1 乳酸菌的应用第14-16页
        1.1.1 乳酸菌在酸奶发酵中的应用第14-15页
        1.1.2 乳酸菌在干酪中的应用第15页
        1.1.3 益生菌制剂第15-16页
    1.2 乳酸菌抗药性的研究现状第16-20页
        1.2.1 抗药性检测培养基第16-17页
        1.2.2 乳酸菌抗药性的临界点第17页
        1.2.3 乳酸菌抗药性的表型分析第17-20页
        1.2.4 乳酸菌抗药性的基因型分析第20页
    1.3 微生物抗药性的来源第20-23页
        1.3.1 固有抗性第21-22页
        1.3.2 抗性的从头进化第22-23页
    1.4 乳酸菌抗性基因的水平转移第23-26页
        1.4.1 乳酸菌抗性基因水平转移的方式第23-24页
        1.4.2 接合型质粒第24页
        1.4.3 接合型转座子第24-25页
        1.4.4 抗性基因转移的体外实验第25页
        1.4.5 抗性基因转移的体内实验第25-26页
    1.5 乳酸菌产生的有害代谢产物第26-28页
        1.5.1 生物胺第26-27页
        1.5.2 硝基还原酶第27-28页
        1.5.3 偶氮还原酶活性第28页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二章 食源性乳酸菌产生有害代谢产物能力的分析第30-38页
    2.1 实验材料第30-31页
        2.1.1 样据来源第30页
        2.1.2 培养基与试剂第30-31页
    2.2 实验方法第31-32页
        2.2.1 乳酸菌的分离第31页
        2.2.2 16S rDNAF序列分析第31-32页
        2.2.3 乳酸菌产生物胺能力的分析第32页
        2.2.4 乳酸菌产硝基还原酶能力的分析第32页
        2.2.5 乳酸菌产偶氮还原酶能力的分析第32页
    2.3 结果第32-35页
        2.3.1 乳酸菌的分离鉴定第32-33页
        2.3.2 乳酸菌产生物胺能力的分析第33页
        2.3.3 乳酸菌产硝基还原酶能力的分析第33-34页
        2.3.4 乳酸菌产偶氮还原酶能力的分析第34-35页
    2.4 讨论与小结第35-38页
第三章 食源性乳酸菌的抗药性分析第38-48页
    3.1 实验材料第38-39页
        3.1.1 实验菌株第38页
        3.1.2 培养基与试剂第38-39页
    3.2 实验方法第39-40页
        3.2.1 乳酸菌抗药性的表型分析第39页
        3.2.2 乳酸菌抗药性的基因型分析第39页
        3.2.3 抗药性基因的可转移性分析第39-40页
    3.3 结果第40-45页
        3.3.1 乳酸菌常见抗药性的表型分析第40-41页
        3.3.2 乳酸菌抗药性的基因型分析第41页
        3.3.3 抗药性基因的转移性分析第41-45页
    3.4 讨论与小结第45-48页
第四章 E.faecium KN9的抗药性质粒pKN9的遗传结构分析第48-60页
    4.1 实验材料第49页
        4.1.1 实验菌株第49页
        4.1.2 培养基与试剂第49页
    4.2 实验方法第49-52页
        4.2.1 质粒DNA的提取第49-50页
        4.2.2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50页
        4.2.3 tet(M)和tet(L)序列的扩增第50页
        4.2.4 tet(M)和tet(L)区间序列的扩增第50页
        4.2.5 tet(M)和tet(L)侧翼序列的扩增第50-52页
        4.2.6 RNA的提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第52页
        4.2.7 DNA序列分析第52页
    4.3 结果第52-56页
        4.3.1 质粒提取结果第52-53页
        4.3.2 转移元件序列分析第53-56页
        4.3.3 四环素基因的表达第56页
    4.4 讨论与小结第56-60页
第五章 Lb.delbrueckii JSQM1对氯霉素的适应性抗性第60-66页
    5.1 实验材料第61页
        5.1.1 菌株第61页
        5.1.2 培养基与试剂第61页
    5.2 实验方法第61-62页
        5.2.1 亚抑制浓度氯霉素的处理第61页
        5.2.2 JSQM1子代菌株对氯霉素抗性的分析第61页
        5.2.3 JSQM1子代菌株发酵能力的研究第61-62页
    5.3 结果第62-64页
        5.3.1 驯化后Lb.delbrueckii JSQM1对氯霉素抗性的变化第62页
        5.3.2 驯化后Lb.delbrueckii JSQM1的子代菌株的形态变化第62-63页
        5.3.3 氯霉素处理之后菌株发酵能力的变化第63-64页
    5.4 讨论与小结第64-66页
附录第66-68页
    附录1:anchored PCR原理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8页
致谢第78-79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天柱山风景区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下一篇: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