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研究的相关问题 | 第8-9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8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1.3 研究现状分析 | 第9-12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9-10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第二章 语块理论概述 | 第12-19页 |
2.1 语块的含义 | 第12-13页 |
2.2 语块的特征 | 第13-14页 |
2.2.1 整体性 | 第13页 |
2.2.2 固定性 | 第13页 |
2.2.3 易提取性 | 第13-14页 |
2.3 汉语语块的类型 | 第14-19页 |
2.3.1 形式分类 | 第14-16页 |
2.3.2 功能分类 | 第16-19页 |
第三章 语块理论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作用 | 第19-23页 |
3.1 对外汉语口语课的性质和特点 | 第19-20页 |
3.1.1 对外汉语口语课的性质 | 第19页 |
3.1.2 对外汉语口语课的特点 | 第19-20页 |
3.2 语块理论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作用 | 第20-21页 |
3.3 语块理论应用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 第21-23页 |
第四章 实例分析 | 第23-34页 |
4.1 相关问题说明 | 第23-24页 |
4.1.1 教学对象分析 | 第23页 |
4.1.2 教材的选择与说明 | 第23-24页 |
4.2 《家有儿女》语块示例及分类 | 第24-29页 |
4.2.1 语块举要 | 第24-27页 |
4.2.2 语块分类 | 第27-29页 |
4.3 常见偏误分析 | 第29-34页 |
4.3.1 语料来源 | 第29页 |
4.3.2 偏误类型 | 第29-33页 |
4.3.3 偏误原因 | 第33-34页 |
第五章 思考与建议 | 第34-37页 |
5.1 口语教材编写要借鉴语块相关理论 | 第34-35页 |
5.2 教师教学要强化语块训练 | 第35-36页 |
5.3 学生习得汉语要提高语块意识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附录 | 第40-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