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1.3 语料来源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趋向补语研究综述 | 第16-26页 |
2.1 趋向补语本体研究综述 | 第16-24页 |
2.1.1 性质和范围 | 第16-17页 |
2.1.2 趋向补语的语法意义 | 第17-23页 |
2.1.2.1 趋向义、结果义和状态义 | 第22-23页 |
2.1.2.2 立足点、起点与终点 | 第23页 |
2.1.3 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关系 | 第23-24页 |
2.2 趋向补语偏误研究综述 | 第24-25页 |
2.2.1 汉语趋向补语同母语的对比研究 | 第24页 |
2.2.2 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研究 | 第24-25页 |
2.3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基于语料库的趋向补语偏误分析 | 第26-37页 |
3.1 语料库基本情况分析 | 第26-27页 |
3.2 留学生偏误类型及分析 | 第27-36页 |
3.2.1 遗漏偏误 | 第28-29页 |
3.2.1.1 遗漏趋向补语 | 第28-29页 |
3.2.1.2 遗漏主要动词 | 第29页 |
3.2.2 误加偏误 | 第29-30页 |
3.2.3 误代偏误 | 第30-34页 |
3.2.3.1 简单趋向补语之间的误代 | 第31-32页 |
3.2.3.2 复合趋向补语之间的误代 | 第32-33页 |
3.2.3.3 简单趋向补语同复合趋向补语之间的误代 | 第33-34页 |
3.2.4 错序偏误 | 第34-36页 |
3.2.4.1 一般宾语位置错序 | 第34-35页 |
3.2.4.2 处所宾语位置错序 | 第35-36页 |
3.3 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基于问卷的趋向补语偏误分析 | 第37-63页 |
4.1 问卷设计 | 第37页 |
4.2 被试情况 | 第37-38页 |
4.3 问卷分析 | 第38-60页 |
4.3.1 问卷第一部分分析 | 第38-50页 |
4.3.2 问卷第二部分分析 | 第50-54页 |
4.3.3 问卷第三部分分析 | 第54-60页 |
4.4 小结 | 第60-63页 |
第五章 对留学生趋向补语教学的建议 | 第63-66页 |
5.1 循序渐进科学安排教学顺序 | 第63页 |
5.2 分重点强化趋向补语结构和语义教学 | 第63-65页 |
5.3 调整不正确的学习策略 | 第65-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附录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