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21页 |
一、研究背景、目的 | 第10-12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三、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 第18-21页 |
(一)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二) 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一章 卡片教学的含义、理论基础及可行性分析 | 第21-32页 |
第一节 卡片教学的含义及发展状况 | 第21-24页 |
一、卡片教学的含义 | 第21-22页 |
二、卡片教学的起源及发展状况 | 第22-24页 |
第二节 卡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一、心理学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二、教育学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三、语言学理论基础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卡片教学在素叻他尼皇家大学汉语课堂中使用的可行性 | 第28-32页 |
一、卡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 第28-29页 |
二、卡片制作简单,利于普及 | 第29-30页 |
三、卡片不过度依赖环境 | 第30-32页 |
第二章 素叻他尼皇家大学教学情况及学生情况分析 | 第32-38页 |
第一节 素叻他尼皇家大学教学情况分析 | 第32-35页 |
一、课程设置 | 第32-33页 |
二、采用教材 | 第33-34页 |
三、教师配置 | 第34-35页 |
第二节 素叻他尼皇家大学学生情况分析 | 第35-38页 |
一、学习动机 | 第35-36页 |
二、心理因素 | 第36-37页 |
三、认知水平 | 第37-38页 |
第三章 案例与调查:卡片教学在素叻他尼皇家大学的实际运用 | 第38-73页 |
第一节 卡片教学中功能卡的使用目的,方法及作用 | 第38-41页 |
一、游戏卡 | 第38-40页 |
二、奖励卡 | 第40页 |
三、装饰卡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卡片教学中内容卡的使用目的,方法及作用 | 第41-49页 |
一、姓名卡 | 第42-43页 |
二、笔顺笔画卡 | 第43-44页 |
三、田字格卡 | 第44-45页 |
四、形近字卡 | 第45-47页 |
五、近义词卡 | 第47-48页 |
六、反义词卡 | 第48-49页 |
第三节 卡片教学在素叻他尼皇家大学汉语课堂中实施的案例 | 第49-58页 |
一、生词课教学案例 | 第49-52页 |
二、语法课教学案例 | 第52-55页 |
三、课文课教学案例 | 第55-58页 |
第四节 卡片教学在素叻他尼皇家大学汉语课堂中使用的调查问卷与结果分析 | 第58-73页 |
一、调查对象 | 第58页 |
二、调查问卷的目的 | 第58-59页 |
三、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第59-73页 |
第四章 卡片教学在素叻他尼皇家大学汉语课堂中的优劣势分析及经验分享 | 第73-92页 |
第一节 有效打造卡片教学在汉语课堂中的使用 | 第73-80页 |
一、提高汉语课堂教学效率 | 第73-75页 |
二、丰富汉语课堂教学手段 | 第75-76页 |
三、增强学生学习汉语兴趣 | 第76-77页 |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第77-79页 |
五、拉近师生间的友好关系 | 第79-80页 |
第二节 多方寻找卡片教学在汉语课堂教学中的“短板” | 第80-84页 |
一、卡片制作过程中团队合作意识不强 | 第80-81页 |
二、卡片的保存,收藏以及重复使用方法不当 | 第81-83页 |
三、卡片与多媒体教学设备之间存在的冲突 | 第83-84页 |
第三节 针对卡片教学的“短板”提出的解决策略 | 第84-87页 |
一、集体备课中提高对卡片教学的重视 | 第84-85页 |
二、制作卡片收集箱,强化卡片整理归纳意识 | 第85-86页 |
三、努力调整与适应卡片与多媒体设备之间的关系 | 第86-87页 |
第四节 卡片教学在素叻他尼皇家大学汉语课堂中的经验分享 | 第87-92页 |
一、控制速度 | 第87-88页 |
二、形式多样 | 第88-89页 |
三、时机恰当 | 第89-90页 |
四、师生互动 | 第90-92页 |
结语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附录 | 第96-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