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3-17页 |
第一章 黄庭坚及江西诗派诗歌域外传播现状 | 第17-27页 |
1.1 黄庭坚及江西诗派诗歌在东方文化圈的传播与接受 | 第17-22页 |
1.1.1 黄庭坚及江西诗派诗歌在日本 | 第17-19页 |
1.1.2 黄庭坚及江西诗派诗歌在朝鲜 | 第19-22页 |
1.2 黄庭坚及江西诗派诗歌在西方文化圈的传播与接受 | 第22-27页 |
第二章 黄庭坚及江西诗派诗歌在西方文化圈的传播价值与可行性分析 | 第27-59页 |
2.1 黄庭坚及江西诗派诗歌在西方文化圈的传播价值分析 | 第27-38页 |
2.1.1 中国古典诗歌对外传播价值及传播现状 | 第27-29页 |
2.1.2 关于《山西省留学生古诗学习情况调查问卷》的分析报告 | 第29-33页 |
2.1.3 黄庭坚及江西诗派西方文化圈传播现状原因之中西诗学差异 | 第33-35页 |
2.1.4 黄庭坚及江西诗派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与传播价值 | 第35-38页 |
2.2 黄庭坚及江西诗派诗歌在西方文化圈的传播可行性分析 | 第38-59页 |
2.2.1 中西诗学的相似性为其传播提供了可行性 | 第38-39页 |
2.2.2 杜甫、苏轼等诗人在西方文化圈的传播为其提供了铺垫 | 第39-41页 |
2.2.3 黄庭坚及江西诗派诗法特征 | 第41-45页 |
2.2.4 黄庭坚及江西诗派诗人代表诗歌译介 | 第45-59页 |
第三章 黄庭坚及江西诗派诗歌在西方文化圈的传播策略 | 第59-75页 |
3.1 翻译策略 | 第59-65页 |
3.1.1 音译 | 第60-61页 |
3.1.2 意译 | 第61-62页 |
3.1.3 增译 | 第62-63页 |
3.1.4 虚译 | 第63页 |
3.1.5 意译加注释 | 第63-64页 |
3.1.6 音译加注释 | 第64-65页 |
3.2 教学策略 | 第65-75页 |
3.2.1 教材编写 | 第65-67页 |
3.2.2 课堂教学 | 第67-71页 |
3.2.3 教师素质 | 第71-75页 |
第四章 《寄黄几复》教学设计 | 第75-79页 |
结语 | 第79-81页 |
附录 | 第81-85页 |
附录一 山西省留学生古诗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第81-83页 |
附录二 《寄黄几复》教学设计课堂文本材料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90-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