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0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自我同情研究综述 | 第10-22页 |
·自我同情概念提出的背景 | 第10页 |
·自我同情的概念 | 第10-12页 |
·自我同情的组成 | 第12页 |
·自我同情与自尊的关系 | 第12-13页 |
·自我同情的测量方法 | 第13页 |
·自我同情的相关研究 | 第13-22页 |
·自我同情研究的评价 | 第22页 |
·本研究中的自我同情 | 第22页 |
·成就目标研究综述 | 第22-26页 |
·成就目标的概念 | 第22-23页 |
·成就目标的结构 | 第23-24页 |
·成就目标的相关研究 | 第24-25页 |
·成就目标研究的展望 | 第25页 |
·本研究中的成就目标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26-29页 |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研究假设 | 第26页 |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26-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研究思路 | 第27页 |
·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理论意义 | 第27-28页 |
·实际意义 | 第28页 |
·创新之处 | 第28-29页 |
第四章 研究一修订自我同情量表和检验成就目标量表的信效度 | 第29-41页 |
·研究目的 | 第29页 |
·研究方法 | 第29-32页 |
·研究工具 | 第29页 |
·对量表进行双向翻译 | 第29-30页 |
·选择被试 | 第30-31页 |
·数据分析 | 第31页 |
·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研究结果 | 第32-41页 |
·修订自我同情量表 | 第32-38页 |
·检验成就目标量表的信效度 | 第38-41页 |
第五章 研究二研究大学生自我同情和成就目标的关系 | 第41-54页 |
·研究目的 | 第41页 |
·研究方法 | 第41-42页 |
·选取被试 | 第41-42页 |
·研究工具 | 第42页 |
·数据处理 | 第42页 |
·研究结果 | 第42-54页 |
·大学生自我同情的现状 | 第42-47页 |
·大学生成就目标的现状 | 第47-52页 |
·大学生自我同情与成就目标的关系 | 第52-54页 |
第六章 分析与讨论 | 第54-66页 |
·大学生自我同情量表的修订 | 第54-55页 |
·成就目标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 第55页 |
·大学生自我同情的现状 | 第55-59页 |
·大学生自我同情的概况 | 第55-56页 |
·大学生自我同情的特点 | 第56-59页 |
·大学生成就目标的现状 | 第59-63页 |
·大学生成就目标的概况 | 第59-60页 |
·大学生成就目标的特点 | 第60-63页 |
·大学生自我同情与成就目标的关系 | 第63-66页 |
·大学生自我同情与成就目标的相关关系 | 第63-64页 |
·大学生自我同情对成就目标的回归关系 | 第64-6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研究结论 | 第66页 |
·研究创新 | 第66-67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附录 | 第74-79页 |
附录1 正文表 4-6 题项内容 | 第74页 |
附录2 自我同情预测问卷 | 第74-76页 |
附录3 正式问卷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个人简历 | 第8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清单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