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法脱脂醉鮰鱼加工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6页 |
| ·立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立题背景 | 第9-10页 |
| ·立题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10-14页 |
| ·鮰鱼加工利用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鱼类脱脂技术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 ·醉鱼加工工艺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14页 |
| ·研究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6-23页 |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16页 |
|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16页 |
| ·实验设备 | 第16页 |
| ·实验方法 | 第16-19页 |
| ·鮰鱼预处理 | 第16-17页 |
| ·鮰鱼脱脂方法的选择 | 第17页 |
| ·酶法脱脂工艺的优化 | 第17页 |
| ·酶法脱脂对鮰鱼肌肉品质影响的研究 | 第17-18页 |
| ·酶法脱脂对鮰鱼干燥加工特性的影响 | 第18页 |
| ·醉鮰鱼产品开发 | 第18-19页 |
| ·分析方法 | 第19-23页 |
| ·基本成分的测定 | 第19-20页 |
| ·pH值测定 | 第20页 |
| ·NaCl含量的测定 | 第20页 |
| ·酶活力测定 | 第20页 |
| ·TBARS值测定 | 第20页 |
| ·TVB-N的测定 | 第20页 |
| ·质构分析 | 第20-21页 |
| ·色差测定 | 第21页 |
| ·氨基酸组成分析 | 第21页 |
| ·脂肪酸测定 | 第21页 |
| ·土腥味物质测定 | 第21页 |
| ·挥发性风味成分测定 | 第21-22页 |
| ·感官评价 | 第22页 |
|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3-45页 |
| ·鮰鱼脱脂方法的选择 | 第23-24页 |
| ·鮰鱼肌肉基本成分分析 | 第23页 |
| ·不同脱脂方法脱脂效果的比较 | 第23-24页 |
| ·酶法脱脂工艺的优化 | 第24-30页 |
| ·酶添加量对鮰鱼脱脂率的影响 | 第24页 |
| ·浸泡时间对鮰鱼脱脂率的影响 | 第24-25页 |
| ·鱼液比对鮰鱼脱脂率的影响 | 第25页 |
| ·pH对鮰鱼脱脂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 ·温度对鮰鱼脱脂率的影响 | 第26页 |
|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酶法脱脂工艺 | 第26-30页 |
| ·酶法脱脂对鮰鱼肌肉品质影响的研究 | 第30-33页 |
| ·脱脂对鮰鱼基本理化指标的影响 | 第30页 |
| ·脱脂对鮰鱼土腥味物质含量的影响 | 第30-32页 |
| ·脱脂对鮰鱼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第32-33页 |
| ·酶法脱脂对鮰鱼干燥加工特性的影响 | 第33-35页 |
| ·酶法脱脂对鮰鱼干燥曲线的影响 | 第33-34页 |
| ·酶法脱脂对鮰鱼干燥过程中脂肪氧化的影响 | 第34页 |
| ·酶法脱脂对鮰鱼干制品色泽和质构的影响 | 第34-35页 |
| ·醉鮰鱼产品开发 | 第35-45页 |
| ·干燥工艺研究 | 第35-38页 |
| ·调味醉制工艺研究 | 第38-40页 |
| ·自制醉鮰鱼与市售醉草鱼的比较分析 | 第40-45页 |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45-46页 |
| 主要结论 | 第45页 |
| 展望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 附录Ⅰ: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3-54页 |
| 附录Ⅱ: 标准曲线 | 第54-55页 |
| 附录Ⅲ: 样品GC-MS图谱 | 第55-56页 |
| 附录Ⅳ: 产品外观图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