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食品原料及添加剂论文--食品添加剂论文

植物乳杆菌素PZJ008的鉴定、纯化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目录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6页
 1 天然食品防腐剂的需求第11-12页
 2 乳酸菌分类第12-16页
 3 细菌素第16-21页
   ·细菌素的定义第16页
   ·细菌素分类第16-18页
   ·细菌素的作用模式第18-19页
   ·细菌素的生物合成及运输第19-21页
     ·细菌素的翻译、转录和修饰第19-20页
     ·细菌素的运输第20-21页
 4 尼生素第21-22页
   ·Nisin的结构特点第21-22页
   ·Nisin的活性检测第22页
 5 细菌素的应用第22-24页
   ·细菌素与医药第22-23页
   ·细菌素与食品第23页
   ·细菌素与生物农药第23-24页
   ·细菌素与饲料第24页
 6 本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4-26页
   ·研究内容第24-25页
   ·技术路线第25-26页
第二章 产细菌素乳酸菌筛选及鉴定第26-47页
 1 试验材料第26-28页
   ·菌株来源和培养基第26-27页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27-28页
 2 试验方法第28-38页
   ·菌种筛选第28-31页
     ·有抑菌活性乳酸菌的筛选第28页
     ·乳酸菌发酵上清液的制备第28页
     ·抑菌试验第28-30页
       ·牛津杯琼脂扩散法第28-29页
       ·打孔法测定乳酸菌活性第29-30页
       ·点种法测定乳酸菌活性第30页
     ·排除酸对乳酸菌抑菌性的干扰第30页
     ·排除H_2O_2对乳酸菌抑菌活性的干扰第30页
     ·酶处理对发酵液活性的影响第30-31页
   ·菌种鉴定第31-38页
     ·常规形态学观察第31页
     ·生理生化鉴定第31-35页
       ·淀粉试验第31-32页
       ·过氧化氢酶试验第32页
       ·明胶水解试验第32页
       ·细菌靛基质试验第32页
       ·葡萄糖试验第32页
       ·蔗糖试验第32-33页
       ·纤维二糖试验第33页
       ·鼠李糖试验第33页
       ·麦芽糖试验第33页
       ·果糖试验第33页
       ·阿拉伯糖试验第33-34页
       ·乳糖试验第34页
       ·半乳糖试验第34页
       ·山梨醇试验第34页
       ·七叶苷试验第34页
       ·棉籽糖试验第34-35页
       ·核糖试验第35页
       ·蜜二糖试验第35页
       ·细菌V-P试验第35页
     ·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第35-38页
       ·提取总DNA第35-36页
       ·DNA凝胶电泳第36页
       ·PCR扩增第36-38页
       ·16S rDNA同源性分析第38页
 3 结果第38-46页
   ·有活性乳酸菌筛选第38-39页
   ·排除酸对乳酸菌活性影响第39-40页
     ·调节发酵上清液pH对抑菌性的影响第39页
     ·排除醋酸、乳酸和盐酸对抑菌活性的影响第39-40页
   ·排除H_2O_2对乳酸菌抑菌活性的干扰第40页
   ·酶处理对抑菌活性的影响第40-41页
   ·菌种鉴定第41-46页
     ·常规形态学观察第41-42页
     ·生理生化鉴定第42-43页
     ·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第43-46页
 4 小结第46-47页
第三章 细菌素的分离纯化第47-63页
 1 试验材料第47-48页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47-48页
 2 试验方法第48-56页
   ·细菌素ZJ008效价分析第48页
   ·蛋白质含量测定第48-49页
   ·细菌素PZJ008的分离纯化第49-55页
     ·XAD-2大孔树脂层析第49-51页
     ·SDS-PAGE电泳分析第51-52页
     ·离子交换色谱第52-53页
     ·凝胶层析第53-54页
     ·高效液相色谱纯化第54-55页
   ·质谱分析第55页
   ·N-端序列分析第55-56页
 3 结果第56-62页
   ·细菌素效价的标准曲线第56页
   ·蛋白质含量标准曲线第56-57页
   ·细菌素ZJ008分离纯化第57-61页
     ·XAD-2大孔树脂层析第57-58页
     ·SDS-PAGE蛋白电泳分析第58页
     ·SP阳离子柱层析第58-59页
     ·凝胶过滤层析分析第59-60页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第60-61页
   ·质谱分析第61页
   ·N-端序列分析第61-62页
 4 小结第62-63页
第四章 细菌素ZJ008生化性质研究及抑菌机制的初步探究第63-75页
 1 试验材料和仪器第63-64页
 2 试验方法第64-66页
   ·细菌素ZJ008特性研究第64-65页
     ·PZJ008在pH中的稳定性第64页
     ·PZJ008的热稳定性第64页
     ·不同酶处理对PZJ008活性的影响第64页
     ·细菌素PZJ008抑菌图谱第64-65页
     ·PZJ008的MIC测定第65页
   ·细菌素ZJ008抑菌机理的研究第65-66页
     ·细菌素对指示菌的作用第65-66页
     ·K~+浓度的测定第66页
 3 结果第66-74页
   ·细菌素ZJ008生化性质的研究第66-71页
     ·pH对PZJ008活性的影响第66-67页
     ·细菌素ZJ008的热稳定性第67-68页
     ·不同酶处理对PZJ008活性的影响第68-69页
     ·细菌素抑菌谱的确定第69-70页
     ·PZJ008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第70-71页
   ·细菌素ZJ008抑菌机制的初步探究第71-74页
     ·细菌素对指示菌的作用第71-72页
     ·原子分光光度计分析第72-74页
 4 小结第74-75页
总结第75-77页
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6页
附录A 常用培养基配方第86-87页
附录B 部分缓冲液和试剂的配方第87-89页
附录C 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第89-90页
致谢第90-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华火腿片的干燥工艺、品质及储藏特性研究
下一篇:麦角硫因对采后双孢蘑菇褐变的抑制效应及其机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