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5页 |
·选题背景 | 第15-16页 |
·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活性包装 | 第16-17页 |
·壳聚糖 | 第17-19页 |
·茶多酚 | 第19-21页 |
·金银花提取物 | 第21-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创新之处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及功能性成分的选择 | 第25-39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25-26页 |
·实验试剂 | 第25-26页 |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壳聚糖基复合膜的制备 | 第26-27页 |
·壳聚糖基复合膜的表征方法 | 第27-34页 |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27页 |
·总酚含量(TPC)的测定 | 第27-28页 |
·DPPH 自由基清除率 | 第28-29页 |
·壳聚糖基复合膜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作用 | 第29-30页 |
·阻湿性能 | 第30-31页 |
·力学性能 | 第31页 |
·密度、含水量和透明度的测量 | 第31-32页 |
·颜色的测定 | 第32-33页 |
·溶胀度的测定 | 第33页 |
·溶解度的测定 | 第33-34页 |
·统计分析 | 第34页 |
·天然功能性物质的选择 | 第34-37页 |
·功能性添加剂抗氧化活性的比较与评定 | 第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壳聚糖/茶多酚复合膜 | 第39-55页 |
·引言 | 第39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39页 |
·壳聚糖/茶多酚复合膜的制备 | 第39-40页 |
·壳聚糖/茶多酚复合膜的表征 | 第40页 |
·统计分析 | 第40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40-52页 |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40-43页 |
·总酚含量(TPC) | 第43-44页 |
·DPPH 自由基清除率 | 第44-45页 |
·壳聚糖/茶多酚复合膜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作用 | 第45-46页 |
·阻湿性能 | 第46-47页 |
·力学性能 | 第47-48页 |
·密度、含水量和透明度 | 第48-49页 |
·颜色 | 第49-50页 |
·溶胀度 | 第50-51页 |
·溶解度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第四章 壳聚糖/金银花提取物复合膜 | 第55-69页 |
·引言 | 第55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55-56页 |
·壳聚糖/金银花复合膜的制备 | 第56页 |
·表征方法 | 第56页 |
·统计分析 | 第56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56-67页 |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56-58页 |
·壳聚糖/金银花提取物复合膜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作用 | 第58-59页 |
·总酚含量(TPC) | 第59-60页 |
·DPPH 自由基清除率 | 第60-61页 |
·阻湿性能 | 第61-62页 |
·力学性能 | 第62-63页 |
·密度、含水量和透明度 | 第63-64页 |
·颜色 | 第64-66页 |
·溶胀度 | 第66页 |
·溶解度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壳聚糖/茶多酚/金银花提取物三元复合膜 | 第69-83页 |
·引言 | 第69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69页 |
·壳聚糖/茶多酚/金银花提取物三元复合膜的制备 | 第69-70页 |
·表征方法 | 第70页 |
·统计分析 | 第70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70-80页 |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70-71页 |
·总酚含量(TPC) | 第71-72页 |
·DPPH 自由基清除率 | 第72-73页 |
·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作用 | 第73-74页 |
·阻湿性能 | 第74-75页 |
·力学性能 | 第75-76页 |
·密度、含水量和透明度 | 第76-77页 |
·颜色 | 第77-78页 |
·溶胀度 | 第78-79页 |
·溶解度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3页 |
第六章 壳聚糖基复合膜的应用 | 第83-105页 |
·引言 | 第83-84页 |
·实验材料和设备 | 第84-85页 |
·实验试剂 | 第84页 |
·实验仪器 | 第84-85页 |
·壳聚糖基复合膜在油品贮藏中的应用 | 第85-91页 |
·样品处理 | 第85-86页 |
·过氧化值测定 | 第86-87页 |
·统计分析 | 第8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7-91页 |
·壳聚糖基复合膜在肉品贮藏中的应用 | 第91-102页 |
·样品处理 | 第91-92页 |
·表征方法 | 第92-94页 |
·统计分析 | 第9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4-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5-107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05-106页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2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23-125页 |
致谢 | 第125-127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127-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