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2页 |
| ·我国酸奶的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 ·我国酸奶的生产现状 | 第12-13页 |
| ·我国酸奶的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 ·凝固型蜂蜜-脱脂乳酸奶生产原理 | 第14-15页 |
| ·凝固型蜂蜜-脱脂乳酸奶 | 第14页 |
| ·还原糖及其在发酵中的作用 | 第14-15页 |
| ·微生物菌株的诱变育种 | 第15-18页 |
| ·基因突变和突变株的类型 | 第15-16页 |
| ·诱变育种机理 | 第16-18页 |
| ·乳酸菌对还原糖的代谢机理 | 第18-20页 |
| ·乳酸菌对葡萄糖的代谢机理 | 第18-19页 |
| ·乳酸菌对果糖的代谢机理 | 第19-20页 |
| ·乳酸菌对乳糖的代谢机理 | 第20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蜂蜜-脱脂乳酸奶高还原糖转化率菌株的诱变育种 | 第22-44页 |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22-24页 |
| ·菌种 | 第22页 |
| ·主要试剂与原料 | 第22-23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23-24页 |
| ·培养基 | 第24页 |
| ·试验方法 | 第24-32页 |
| ·单因素诱变和复合诱变 | 第24-25页 |
| ·诱变与筛选方案 | 第25-27页 |
| ·突变株筛选方法 | 第27页 |
| ·冻干管菌种的活化 | 第27页 |
| ·蜂蜜浓度梯度驯化及发酵剂的制备 | 第27页 |
| ·乳酸菌诱变时机的选择 | 第27-28页 |
| ·乳酸菌的纯化和菌悬液的制备 | 第28页 |
| ·蜂蜜前处理 | 第28页 |
| ·蜂蜜和脱脂乳的灭菌 | 第28页 |
| ·乳酸菌的发酵性能测定 | 第28-29页 |
| ·正向突变菌株的遗传稳定性考察 | 第29页 |
| ·分析方法 | 第29-3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2-42页 |
| ·乳酸菌诱变时机的选择结果 | 第32-34页 |
| ·单因素诱变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4-35页 |
| ·复合诱变试验结果 | 第35页 |
| ·乳酸菌诱变筛选结果 | 第35-38页 |
| ·诱变对乳酸菌发酵性能的影响 | 第38-41页 |
| ·诱变对乳酸菌酶活力的影响结果 | 第41-42页 |
| ·复合诱变菌种的遗传稳定性评价 | 第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第三章 高还原糖转化率乳酸菌发酵的工艺研究 | 第44-51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 ·主要试剂与原料 | 第44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44页 |
| ·实验方法 | 第44页 |
| ·凝固型蜂蜜-脱脂乳酸奶发酵工艺单因素试验 | 第44-45页 |
| ·凝固型蜂蜜-脱脂乳酸奶发酵工艺多因素试验 | 第45页 |
| ·凝固型蜂蜜-脱脂乳酸奶的卫生指标检测 | 第4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0页 |
| ·凝固型蜂蜜-脱脂乳酸奶发酵工艺单因素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45-47页 |
| ·凝固型蜂蜜-脱脂乳酸奶发酵工艺多因素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47-48页 |
| ·凝固型蜂蜜-脱脂乳酸奶卫生指标检测结果 | 第48-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2页 |
| ·结论 | 第51页 |
| ·展望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