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5页 |
| ·选题缘由及研究动机 | 第12-13页 |
| ·课题研究目标 | 第13页 |
| ·研究方法及理论框架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理论框架 | 第1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27页 |
| ·国外二语学习动机的研究 | 第15-20页 |
| ·Gardner关于二语学习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 第15-16页 |
| ·Dornyei的外语学习三层次说 | 第16-17页 |
| ·Tremblay和Gardner的扩展模式 | 第17-19页 |
| ·国外关于动机和其他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 | 第19-20页 |
| ·国内英语界学习动机研究 | 第20-22页 |
| ·国内对外汉语界学习动机的研究 | 第22-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印尼汉语学习者学习动机的调查与研究 | 第27-47页 |
| ·印尼汉语学习者学习动机问卷调查概况与分析 | 第27-29页 |
| ·问卷设计 | 第27-28页 |
| ·调查对象以及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 第28页 |
| ·调查者基本情况分析 | 第28-29页 |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9页 |
| ·印尼学生汉语学习动机静态研究 | 第29-43页 |
| ·动机类型 | 第29-30页 |
| ·动机类型的因子分析 | 第30页 |
| ·学习动机的总体情况 | 第30-34页 |
| ·性别与学习动机的关系 | 第34-36页 |
| ·动机和是否华裔的关系 | 第36-38页 |
| ·年级与学习动机的关系 | 第38-39页 |
| ·学习动机强度调查表 | 第39-42页 |
| ·汉语的重要性、学好汉语的可能性、汉语能力评价 | 第42-43页 |
| ·学习动机和动机强度的相关分析 | 第43页 |
| ·印尼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动态研究 | 第43-47页 |
| ·留学生学习动机的动态研究 | 第43-45页 |
| ·课堂观察表 | 第45-46页 |
| ·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影响印尼留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 | 第47-52页 |
| ·外部因素分析 | 第47-50页 |
| ·家庭父母的压力 | 第47页 |
| ·工作压力 | 第47页 |
| ·升学压力 | 第47-48页 |
| ·课堂学习环境 | 第48-50页 |
| ·内部因素分析 | 第50-51页 |
| ·比较不同性别的学习动机差异及原因 | 第50页 |
| ·比较不同水平学习动机的差异 | 第50页 |
| ·比较华裔和非华裔学习动机的差异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五章 激发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策略 | 第52-64页 |
| ·从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第52-54页 |
| ·组织各种活动,增加语言实际应用的机会 | 第53页 |
| ·利用各种汉语学习网络资源 | 第53-54页 |
| ·利用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 第54-59页 |
| ·教师的期望 | 第54-56页 |
| ·积极的课堂气氛 | 第56页 |
| ·利用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第56-57页 |
|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任务 | 第57-58页 |
| ·设计有一定难度的任务 | 第58-59页 |
| ·教师在教学和评价中保持并保护学生的学习动机 | 第59-61页 |
| ·鼓励他们由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 | 第59页 |
| ·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地归因 | 第59-60页 |
| ·增强学生的信心 | 第60页 |
| ·帮助学生积极地自我批评 | 第60-61页 |
| ·适当地进行奖励 | 第61页 |
| ·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第61-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第六章 结语 | 第64-66页 |
| ·本文的结论 | 第64页 |
| ·本文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初步设想 | 第64-66页 |
| 附录 | 第66-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