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粮食加工工业论文--谷类制食品论文--稻米制食品论文

发芽糙米麻糬加工工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10-18页
    1.1 发芽糙米概述第10-12页
        1.1.1 发芽过程中糙米营养物质的变化第10-11页
        1.1.2 发芽糙米的生理功效第11页
        1.1.3 发芽糙米的开发利用现状第11-12页
    1.2 麻糬第12-13页
        1.2.1 加工方式对麻糬品质的影响第12页
        1.2.2 原料及添加物对麻糬品质的影响第12-13页
    1.3 淀粉老化第13-17页
        1.3.1 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第13-15页
        1.3.2 抗老化方法第15-17页
    1.4 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及内容第17-18页
        1.4.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7页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18页
第2章 不同粒度发芽糙米粉理化特性研究第18-24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8-19页
        2.1.1 材料第18页
        2.1.2 主要试剂第18页
        2.1.3 仪器与设备第18页
        2.1.4 实验方法第18-19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19-23页
        2.2.1 颗粒显微形态观察第19页
        2.2.2 不同粒度发芽糙米粉色泽比较第19-20页
        2.2.3 不同粒度发芽糙米粉组成成分含量比较第20页
        2.2.4 不同粒度发芽糙米粉矿物质元素含量比较第20-21页
        2.2.5 不同粒度发芽糙米粉氨基酸分析第21-22页
        2.2.6 不同粒度发芽糙米粉GABA含量比较第22-23页
    2.3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不同粒度发芽糙米粉加工特性研究第24-31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4-26页
        3.1.1 材料第24页
        3.1.2 仪器与设备第24页
        3.1.3 实验方法第24-26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26-30页
        3.2.1 不同粒度发芽糙米粉持水力比较第26页
        3.2.2 不同粒度发芽糙米粉溶解度和膨胀度比较第26-27页
        3.2.3 不同粒度发芽糙米粉透明度比较第27-28页
        3.2.4 不同粒度发芽糙米粉冻融稳定性比较第28-29页
        3.2.5 不同粒度发芽糙米粉凝沉性比较第29-30页
        3.2.6 不同粒度发芽糙米粉糊表观粘度比较第30页
    3.3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4章 发芽糙米麻糬配方优化第31-49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1-35页
        4.1.1 原料第31页
        4.1.2 主要试剂第31页
        4.1.3 仪器与设备第31页
        4.1.4 实验方法第31-35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35-47页
        4.2.1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第35-39页
        4.2.2 模糊数学评价第39-41页
        4.2.3 响应面分析第41-45页
        4.2.4 蒸煮时间对麻糬品质的影响第45-47页
    4.3 产品质量指标第47-48页
        4.3.1 感官要求第47页
        4.3.2 理化指标第47页
        4.3.3 微生物指标第47-48页
    4.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5章 发芽糙米麻糬老化特性研究第49-55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49-50页
        5.1.1 原料第49页
        5.1.2 主要试剂第49页
        5.1.3 仪器与设备第49页
        5.1.4 实验方法第49-50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50-54页
        5.2.1 麻糬贮藏过程中水分和可溶性淀粉含量变化第50-51页
        5.2.2 麻糬贮藏过程中质构变化第51-53页
        5.2.3 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第53-54页
    5.3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6.1 结论第55页
    6.2 展望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4页
附录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细水雾耦合通风系统对矿井巷道环境控制研究
下一篇:严寒地区居住区可吸入颗粒物的扩散模拟及规划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