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线键合机线夹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9-23页 |
1.1 引线键合技术 | 第9-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21页 |
1.2.1 引线键合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引线键合机线夹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1.3 课题来源、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1.3.1 研究意义 | 第21页 |
1.3.2 课题来源 | 第21页 |
1.3.3 研究内容安排 | 第21-23页 |
2 线夹的结构原理及建模分析 | 第23-42页 |
2.1 线夹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23-24页 |
2.2 线夹输出位移的计算模型 | 第24-31页 |
2.2.1 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2.2.2 实例分析 | 第27-31页 |
2.3 线夹夹持力的计算模型 | 第31-33页 |
2.4 线夹的有限元建模分析 | 第33-37页 |
2.4.1 放大比分析 | 第33-35页 |
2.4.2 夹持力分析 | 第35-36页 |
2.4.3 动力学分析 | 第36-37页 |
2.5 线夹实验测试 | 第37-39页 |
2.5.1 静态位移放大比实验测试 | 第37-38页 |
2.5.2 动力学实验测试 | 第38-39页 |
2.6 位移放大器几何参数优化 | 第39-40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3 线夹动态响应特性的实验研究 | 第42-57页 |
3.1 测试原理 | 第42-44页 |
3.2 线夹输出位移影响因素的实验 | 第44-47页 |
3.2.1 压电驱动电压对线夹输出位移的影响 | 第44-46页 |
3.2.2 压电驱动频率对线夹输出位移的影响 | 第46-47页 |
3.3 线夹动态响应速度影响因素的实验 | 第47-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4 大位移输出的新型线夹设计 | 第57-66页 |
4.1 新型线夹设计理论 | 第57-60页 |
4.1.1 驱动方式 | 第57-58页 |
4.1.2 位移放大方式 | 第58-59页 |
4.1.3 柔性连接方式 | 第59-60页 |
4.2 新型线夹设计实例 | 第60-64页 |
4.2.1 结构设计 | 第60-64页 |
4.2.2 材料选择 | 第6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5 新型线夹结构分析与实验研究 | 第66-82页 |
5.1 位移放大比建模 | 第66-70页 |
5.2 有限元建模分析 | 第70-74页 |
5.2.1 位移放大比 | 第70-72页 |
5.2.2 固有频率 | 第72-74页 |
5.3 制造工艺 | 第74页 |
5.4 动态特性分析 | 第74-81页 |
5.4.1 新型线夹输出位移特性的实验 | 第75-78页 |
5.4.2 新型线夹动态响应速度特性的实验 | 第78-8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6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82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