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8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1.研究背景 | 第9页 |
2.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三)论文结构和创新点 | 第16-18页 |
1.论文结构 | 第16-17页 |
2.论文创新点 | 第17-18页 |
一、基本理论概述 | 第18-23页 |
(一)心理资本与就业竞争力的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1.心理资本的概念 | 第18页 |
2.就业竞争力的概念 | 第18-19页 |
(二)心理资本与就业竞争力的维度分类 | 第19-23页 |
1.心理资本的维度分类 | 第19-21页 |
2.就业竞争力的维度分类 | 第21-23页 |
二、研究的总体设计与结果分析 | 第23-50页 |
(一)研究的总体设计 | 第23-25页 |
1.研究目的 | 第23页 |
2.研究对象 | 第23-24页 |
3.研究工具 | 第24页 |
4.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5.研究思路 | 第25页 |
(二)研究结果 | 第25-43页 |
1.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状况分析 | 第25-32页 |
2.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状况分析 | 第32-39页 |
3.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竞争力的相关分析 | 第39-43页 |
(三)分析和讨论 | 第43-50页 |
1.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总体状况及各维度人口变量差异讨论 | 第43-46页 |
2.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总体状况及各维度人口变量差异讨论 | 第46-49页 |
3.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竞争力的总体及各维度相关性讨论 | 第49-50页 |
三、基于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策略 | 第50-56页 |
(一)高校在心理资本方面的开发途径 | 第50-53页 |
1.加强指导,发挥教师作用 | 第50-51页 |
2.营造氛围,促进朋辈交流 | 第51页 |
3.模拟训练,提高应对技能 | 第51-52页 |
4.科学评价,完善考核措施 | 第52-53页 |
(二)个人在心理资本方面的开发途径 | 第53-56页 |
1.积极归因,乐观面对人生 | 第53-54页 |
2.合理定位,提高希望水平 | 第54页 |
3.体验成功,增强自我效能 | 第54-55页 |
4.正视挫折,强化心理韧性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