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绪论 | 第7-12页 |
第一章 《他在做什么呢》教学设计的理论、方法及原则 | 第12-22页 |
第一节 本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理论 | 第12页 |
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 第12-13页 |
三、跨文化交际理论 | 第13页 |
四、系统科学理论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本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法 | 第14-17页 |
一、直观教学法 | 第14-15页 |
二、游戏教学法 | 第15页 |
三、情景教学法 | 第15-16页 |
四、实景教学法 | 第16-17页 |
第三节 本教学设计所遵循的原则 | 第17-22页 |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 第17-18页 |
二、坚持方法适宜性原则 | 第18-19页 |
三、坚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用汉语进行交际的原则 | 第19-20页 |
四、坚持语法结构、语言功能和文化知识相结合的原则 | 第20页 |
五、坚持难度适宜的原则 | 第20-21页 |
六、坚持精讲多练原则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他在做什么呢》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 第22-30页 |
第一节 教材与课型分析 | 第22-24页 |
一、教材分析 | 第22-23页 |
二、课型分析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教学对象及其学习特征分析 | 第24-25页 |
一、教学对象分析 | 第24页 |
二、学习特征分析 | 第24-25页 |
第三节 教学中的重难点和时间安排分析 | 第25-26页 |
一、教学中的重难点 | 第25-26页 |
二、教学的时间安排 | 第26页 |
第四节 教学目标分析 | 第26-28页 |
一、认知领域 | 第27页 |
二、技能领域 | 第27页 |
三、情感领域 | 第27-28页 |
第五节 学习环境及教学用具分析 | 第28-30页 |
一、学习环境分析 | 第28页 |
二、教学用具分析 | 第28-30页 |
第三章 《他在做什么呢》的教学步骤 | 第30-56页 |
第一节 第一、二课时(100分钟) | 第30-41页 |
一、教学内容 | 第30页 |
二、教学目标 | 第30页 |
三、教学重难点 | 第30-31页 |
四、教学具体过程 | 第31-41页 |
第二节 第三、四课时 | 第41-47页 |
一、教学目标 | 第41页 |
二、教学内容 | 第41页 |
三、教学重难点 | 第41页 |
四、教学具体过程 | 第41-47页 |
第三节 第五、六课时 | 第47-56页 |
一、教学内容 | 第47-48页 |
二、教学目标 | 第48页 |
三、教学重难点 | 第48页 |
四、教学具体过程 | 第48-56页 |
第四章 本教学设计的优点与缺点 | 第56-59页 |
第一节 本教学设计的优点 | 第56-57页 |
一、重视对语言点的操练 | 第56页 |
二、重视情景化的交际环境 | 第56页 |
三、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 第56-57页 |
第二节 本教学设计的缺点 | 第57-59页 |
一、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 | 第57页 |
二、对课堂的掌控情况有待提高 | 第57-58页 |
三、对学生学习生词时存在的难点预测有偏差 | 第58-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 | 第62-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