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17页 |
| 1.1 酱缸文化 | 第12页 |
| 1.2 豆酱中微生物的研究历程 | 第12-13页 |
| 1.3 宏蛋白质组学概述 | 第13-15页 |
| 1.3.1 概念的提出 | 第13-14页 |
| 1.3.2 应用概况 | 第14页 |
| 1.3.3 经典技术 | 第14-15页 |
| 1.4 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豆酱微生物宏蛋白质组提取方法的建立 | 第17-24页 |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 2.1.1 材料 | 第17-18页 |
| 2.1.2 试验方法 | 第18-20页 |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0-23页 |
| 2.2.2 单因素对豆酱中微生物胞内宏蛋白质组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20-21页 |
| 2.2.3 正交试验结果 | 第21-23页 |
| 2.2.4 豆酱中微生物胞外宏蛋白质组提取结果 | 第23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豆酱微生物胞内宏蛋白质组图谱的建立 | 第24-39页 |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5页 |
| 3.1.1 材料 | 第24页 |
| 3.1.2 试验方法 | 第24-25页 |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5-38页 |
| 3.2.1 豆酱微生物胞内宏蛋白质组定量结果 | 第25-26页 |
| 3.2.2 SDS-PAGE电泳结果 | 第26页 |
| 3.2.3 豆酱微生物胞内宏蛋白质组LC-MS/MS鉴定结果 | 第26-38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豆酱微生物胞外宏蛋白质组图谱的建立 | 第39-50页 |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9页 |
| 4.1.1 材料 | 第39页 |
| 4.1.2 试验方法 | 第39页 |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8页 |
| 4.2.1 豆酱微生物胞外宏蛋白质组定量结果 | 第39-40页 |
| 4.2.2 SDS-PAGE电泳结果 | 第40页 |
| 4.2.3 豆酱微生物胞外宏蛋白质组LC-MS/MS鉴定结果 | 第40-48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第50-52页 |
| 5.1 讨论 | 第50-51页 |
| 5.1.1 与糖代谢有关的蛋白质 | 第50页 |
| 5.1.2 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蛋白质 | 第50页 |
| 5.1.3 豆酱中宏蛋白质组的微生物来源 | 第50-51页 |
| 5.2 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