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11-22页 |
1.1 柿 | 第11-12页 |
1.1.1 柿简介 | 第11页 |
1.1.2 柿子加工现状 | 第11-12页 |
1.2 单宁 | 第12-14页 |
1.2.1 单宁的分类 | 第12页 |
1.2.2 柿单宁的结构 | 第12-14页 |
1.3 植物单宁的提取方法 | 第14-17页 |
1.3.1 水提取 | 第14-15页 |
1.3.2 有机溶剂提取 | 第15页 |
1.3.3 微波辅助提取 | 第15-16页 |
1.3.4 超声波辅助提取 | 第16页 |
1.3.5 超临界流体萃取 | 第16-17页 |
1.4 游离态单宁在柿果生长、脱涩、加工中的变化 | 第17-18页 |
1.4.1 游离态单宁在柿果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 第17页 |
1.4.2 游离态单宁在柿果脱涩过程中的变化 | 第17-18页 |
1.4.3 游离态单宁在柿果加工中的变化 | 第18页 |
1.5 防晒化妆品的发展概况 | 第18-20页 |
1.5.1 紫外线介绍 | 第18-19页 |
1.5.2 防晒化妆品的分类 | 第19页 |
1.5.3 防晒化妆品防晒功效的评价方法 | 第19-20页 |
1.6 立题依据及研究目的 | 第20页 |
1.7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2 柿子成熟过程中单宁形态变化的研究 | 第22-32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22-23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2.1.2 试验试剂 | 第22页 |
2.1.3 仪器与设备 | 第22-23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3-24页 |
2.2.1 单宁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23页 |
2.2.2 单宁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3页 |
2.2.3 柿单宁含量的计算 | 第23-24页 |
2.3 试验部分 | 第24-25页 |
2.3.1 样品采集 | 第24页 |
2.3.2 柿游离态单宁的提取 | 第24页 |
2.3.3 柿游离态单宁在成熟过程中的变化 | 第24页 |
2.3.4 柿可溶性固形物在成熟过程中的变化 | 第24页 |
2.3.5 柿果鲜重在成熟过程中的变化 | 第24页 |
2.3.6 柿果中游离态单宁总量的变化 | 第24-25页 |
2.3.7 柿果中游离态单宁的含量与硬度、色差的关系 | 第25页 |
2.3.8 柿果中游离态单宁含量与储存时间的关系 | 第25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5-30页 |
2.4.1 高浓度区单宁标准曲线 | 第25-26页 |
2.4.2 低浓度区单宁标准曲线 | 第26页 |
2.4.3 柿游离态单宁在成熟过程中的变化 | 第26-27页 |
2.4.4 柿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 | 第27-28页 |
2.4.5 柿果鲜重在成熟过程中的变化 | 第28页 |
2.4.6 柿果中游离态单宁总量的变化 | 第28-29页 |
2.4.7 硬度、色度与游离态单宁含量的关系 | 第29-30页 |
2.4.8 柿果中游离态单宁含量与储存时间的关系 | 第30页 |
2.5 小结 | 第30-32页 |
3 柿子皮及渣中结合态单宁的提取 | 第32-42页 |
3.1 材料与仪器 | 第32-33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32页 |
3.1.2 试验试剂 | 第32页 |
3.1.3 仪器与设备 | 第32-33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3-35页 |
3.2.1 原料的预处理 | 第33页 |
3.2.2 加热温度对柿渣及柿皮中单宁提取率的影响 | 第33页 |
3.2.3 加热时间对柿渣及柿皮中单宁提取率的影响 | 第33页 |
3.2.4 酸碱浓度对柿渣及柿皮中单宁提取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5 HCl 浓度对柿渣单宁提取率的影响 | 第34页 |
3.2.6 NaOH 浓度对柿皮单宁提取率的影响 | 第34页 |
3.2.7 加水量对柿渣单宁提取率的影响 | 第34页 |
3.2.8 pH 值对柿渣单宁提取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0页 |
3.3.1 温度对柿渣及柿皮中单宁提取率的影响 | 第35页 |
3.3.2 加热时间对柿渣及柿皮中单宁提取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3 酸碱浓度对柿渣中单宁提取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4 酸碱浓度对柿皮中单宁提取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5 酸浓度对柿渣单宁提取率的影响 | 第38页 |
3.3.6 碱浓度对柿皮单宁提取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7 加水量对柿渣单宁提取率的影响 | 第39页 |
3.3.8 pH 值对柿渣单宁提取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3.4 小结 | 第40-42页 |
4 柿单宁防紫外线的初步研究 | 第42-48页 |
4.1 材料与仪器 | 第42-43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42页 |
4.1.2 试验试剂 | 第42页 |
4.1.3 仪器与设备 | 第42-43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43-44页 |
4.2.1 柿单宁溶液在 UVB 区(280-320nm)波长处的吸光值 | 第43页 |
4.2.2 柿单宁溶液在 UVA 区(320-400nm)波长处的吸光值 | 第43页 |
4.2.3 单宁对韭菜紫外线损伤的防护效果 | 第43页 |
4.2.4 单宁对萱草紫外线损伤的防护效果 | 第43页 |
4.2.5 单宁对马齿苋紫外线损伤的防护效果 | 第43-44页 |
4.3 试验结果 | 第44-46页 |
4.3.1 柿单宁溶液在 UVB 区(280-320 nm)波长处的吸光值 | 第44页 |
4.3.2 柿单宁溶液在 UVA 区(320-400 nm)波长处的吸光值 | 第44-45页 |
4.3.3 单宁对韭菜紫外线损伤的防护效果 | 第45-46页 |
4.3.4 单宁对萱草紫外线损伤的防护效果 | 第46页 |
4.3.5 单宁对马齿苋紫外线损伤的防护效果 | 第46页 |
4.4 小结 | 第46-48页 |
5 结论 | 第48-50页 |
5.1 结论 | 第48页 |
5.2 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