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7页 |
0.1 选题理由及研究意义 | 第7-8页 |
0.2 理论背景 | 第8-9页 |
0.3 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 第9-10页 |
0.4 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第一章 现代汉语反身代词的照应功能研究 | 第17-41页 |
1.1 “自己”的照应功能研究 | 第17-36页 |
1.1.1 “自己”的三种功能用法 | 第17-21页 |
1.1.2 “自己”的宾位照应 | 第21-29页 |
1.1.3 “自己”的主位照应 | 第29-32页 |
1.1.4 “自己”的领位照应 | 第32-35页 |
1.1.5 “自己”的下指照应 | 第35-36页 |
1.2 复合反身代词的照应功能研究 | 第36-39页 |
1.2.1 复合反身代词与“自己”的差异 | 第36-37页 |
1.2.2 复合反身代词在篇章中的照应分布情况 | 第37-39页 |
1.3 小结 | 第39-41页 |
第二章 韩国留学生汉语反身代词宾位照应习得研究 | 第41-53页 |
2.1 宾位照应使用情况考察 | 第41-46页 |
2.1.1 总体使用情况 | 第41-42页 |
2.1.2 正确使用情况 | 第42-45页 |
2.1.3 与本族语者使用情况的对比 | 第45-46页 |
2.2 宾位照应偏误分析 | 第46-51页 |
2.2.1 偏误分布情况 | 第46-47页 |
2.2.2 偏误用例分析 | 第47-51页 |
2.3 小结 | 第51-53页 |
第三章 韩国留学生汉语反身代词主位照应习得研究 | 第53-63页 |
3.1 主位照应使用情况考察 | 第53-57页 |
3.1.1 总体使用情况 | 第53-54页 |
3.1.2 正确使用情况 | 第54-56页 |
3.1.3 与本族语者使用情况的对比 | 第56-57页 |
3.2 主位照应偏误分析 | 第57-61页 |
3.2.1 偏误分布情况 | 第57-58页 |
3.2.2 偏误用例分析 | 第58-61页 |
3.3 小结 | 第61-63页 |
第四章 韩国留学生汉语反身代词领位照应习得研究 | 第63-75页 |
4.1 领位照应使用情况考察 | 第63-67页 |
4.1.1 总体使用情况 | 第63-64页 |
4.1.2 正确使用情况 | 第64-66页 |
4.1.3 与本族语者使用情况的对比 | 第66-67页 |
4.2 领位照应偏误分析 | 第67-73页 |
4.2.1 偏误分布情况 | 第67-68页 |
4.2.2 偏误用例分析 | 第68-73页 |
4.3 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教学大纲及教材中反身代词设置情况及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建议 | 第75-81页 |
5.1 习得难度分析与教学大纲、教材中反身代词的设置情况 | 第75-78页 |
5.1.1 习得难度分析 | 第75-76页 |
5.1.2 教学大纲及教材中反身代词的设置情况 | 第76-78页 |
5.2 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建议 | 第78-79页 |
5.2.1 对教学大纲及教材设置的建议 | 第78页 |
5.2.2 课堂教学建议 | 第78-79页 |
5.3 小结 | 第79-81页 |
结论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