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前言 | 第9-22页 |
·我国采后果蔬病害现状 | 第9页 |
·采后果蔬的病害防治 | 第9-11页 |
·低温贮藏 | 第10页 |
·气调贮藏 | 第10页 |
·采后热处理 | 第10页 |
·化学杀菌剂 | 第10-11页 |
·生物防治 | 第11页 |
·西兰花的储藏方法 | 第11-13页 |
·假植贮藏 | 第11页 |
·窖藏 | 第11-12页 |
·塑料薄膜气调贮藏 | 第12-13页 |
·菜花的常见病害 | 第13-14页 |
·黑腐病 | 第13页 |
·黑胫病 | 第13页 |
·灰霉病 | 第13页 |
·黑斑病 | 第13-14页 |
·菜花的形态生理特征及食疗作用 | 第14-15页 |
·菜花的形态特征 | 第14页 |
·菜花的生理特征 | 第14-15页 |
·菜花的食疗作用 | 第15页 |
·果蔬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 | 第15-19页 |
·拮抗菌分离与筛选 | 第15-16页 |
·拮抗酵母的防治机理 | 第16-19页 |
·采后拮抗酵母菌的研究与应用 | 第19-21页 |
·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33页 |
·实验材料 | 第22-25页 |
·供试材料 | 第22页 |
·供试菌株 | 第22页 |
·主要试剂 | 第22-23页 |
·主要仪器 | 第23-24页 |
·主要溶液及培养基 | 第24-25页 |
·黑斑病菌株的鉴定与生物学特性 | 第25-26页 |
·黑斑病真菌的分离与纯化 | 第25页 |
·病原真菌致病性鉴定 | 第25页 |
·致病菌形态学鉴定 | 第25-26页 |
·环境温度对交链菌的生长影响 | 第26页 |
·pH值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26页 |
·营养条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26页 |
·病菌毒素侵染特性研究 | 第26-28页 |
·病原菌分生孢子的制备 | 第26页 |
·毒素的制备与提取 | 第26页 |
·不同时间毒素及孢子悬浮液侵染叶片的显微图片 | 第26页 |
·不同时间毒素与孢子悬浮液对叶片电导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不同时间毒素与孢子悬浮液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27页 |
·不同时间病菌与毒素对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影响 | 第27页 |
·不同时间病菌与毒素对叶片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 | 第27页 |
·不同时间病菌与毒素对叶片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的影响 | 第27-28页 |
·生防酵母与黑斑病菌的互作研究 | 第28-29页 |
·拮抗菌在PDA平板上与黑斑病菌的对峙 | 第28页 |
·酵母菌在西兰花上的生长动态 | 第28页 |
·酵母的菌悬液浓度对抑制西兰花黑斑病的影响 | 第28页 |
·不同浓度拮抗菌对病原菌的抑菌圈的影响 | 第28-29页 |
·不同浓度的拮抗菌对孢子萌发率的影响 | 第29页 |
·不同浓度的拈抗菌对菌丝及孢子的影响 | 第29页 |
·拮抗酵母菌对西兰花活体抗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西兰花内源水杨酸含量的变化 | 第29-30页 |
·西兰花乙烯释放情况的研究 | 第30页 |
·酵母菌的鉴定 | 第30-33页 |
·形态学鉴定 | 第30页 |
·生理生化鉴定 | 第30-31页 |
·分子鉴定 | 第31-33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3-50页 |
·黑斑病菌株的鉴定与生物学特性 | 第33-36页 |
·黑斑病真菌的分离 | 第33-34页 |
·真菌致病菌的致病性鉴定 | 第34页 |
·病原菌形态学鉴定 | 第34页 |
·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34-35页 |
·pH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35页 |
·营养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35-36页 |
·病菌毒素侵染特性研究 | 第36-41页 |
·不同时间毒素及孢子悬浮液侵染叶片的显微图片 | 第36-38页 |
·不同时间毒素与致病菌对叶片电导率的影响 | 第38页 |
·不同时间毒素与致病菌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不同时间毒素与致病菌对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影响 | 第39页 |
·不同时间毒素与致病菌对叶片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不同时间毒素与致病菌对叶片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生防酵母与黑斑病菌的互作研究 | 第41-46页 |
·酵母菌在PDA平板上与黑斑病菌的对峙 | 第41页 |
·酵母菌在西兰花上的生长动态 | 第41-42页 |
·不同酵母的菌悬液浓度对西兰花黑斑病的影响 | 第42页 |
·不同浓度酵母菌悬浮液对病原菌的抑菌圈的影响 | 第42-43页 |
·不同浓度的酵母菌悬浮液对孢子萌发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不同浓度的酵母菌悬浮液对致病菌菌丝的影响 | 第44-45页 |
·不同浓度的酵母菌悬浮液对致病菌孢子的影响 | 第45-46页 |
·拮抗酵母菌对西兰花活体抗性的影响 | 第46-48页 |
·西兰花内源水杨酸含量的变化 | 第46-47页 |
·西兰花乙烯释放情况的研究 | 第47-48页 |
·酵母菌的鉴定 | 第48-50页 |
·形态特征 | 第48-49页 |
·生理生化特征 | 第49页 |
·分子鉴定 | 第49-50页 |
4 结论 | 第50-51页 |
5 展望 | 第51-52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7 论文发表情况 | 第58-59页 |
8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