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引言 | 第9页 |
·豆浆的简介 | 第9-13页 |
·黄豆的成分 | 第9-11页 |
·大豆的主要化学成分 | 第10-11页 |
·豆浆营养成分 | 第11-12页 |
·豆浆的作用 | 第12-13页 |
·微胶囊简介 | 第13-14页 |
·概念 | 第13页 |
·微胶囊的制备过程 | 第13-14页 |
·益生菌微胶囊 | 第14页 |
·益生菌发酵豆奶概述 | 第14-16页 |
·益生菌发酵豆奶概况 | 第14页 |
·发酵豆奶所选益生菌简介 | 第14-16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发酵豆奶研究现状 | 第17页 |
·研究内容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菌种驯化 | 第18-24页 |
·前言 | 第18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18-19页 |
·材料 | 第18页 |
·培养基 | 第18-19页 |
·仪器 | 第19页 |
·试验方法 | 第19-20页 |
·豆浆中粗蛋白含量测定 | 第19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19页 |
·菌种的活化 | 第19页 |
·驯化试验流程 | 第19-20页 |
·菌种驯化评定方法 | 第2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0-23页 |
·菌种在脱脂乳中活化结果 | 第20-21页 |
·大豆蛋白的溶出率 | 第21页 |
·菌种驯化结果 | 第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菌种的筛选与复配 | 第24-30页 |
·前言 | 第24页 |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材料 | 第24页 |
·试验仪器 | 第24页 |
·试验方法 | 第24-26页 |
·菌种的筛选 | 第24页 |
·抗染杂菌试验 | 第24-25页 |
·乳酸菌的共生关系复配 | 第25页 |
·豆奶中加入蔗糖 | 第25-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益生菌微胶囊制备工艺 | 第30-34页 |
·引言 | 第30页 |
·试验材料 | 第30页 |
·材料 | 第30页 |
·仪器 | 第30页 |
·试验方法 | 第30-32页 |
·微胶囊制备方法 | 第30-31页 |
·肠溶性及抗胃酸试验 | 第31-32页 |
·益生菌微胶囊包埋率、粒径、包埋效率等的测定 | 第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3页 |
·壁材芯材比与包埋率 | 第32-33页 |
·微胶囊抗胃酸、肠溶性及胆汁耐受度 | 第33页 |
·微胶囊的基本特征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五章 添加微胶囊的发酵豆奶乳化稳定工艺参数的研究 | 第34-37页 |
·引言 | 第34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34页 |
·材料 | 第34页 |
·仪器 | 第34页 |
·试验方法 | 第34-35页 |
·豆浆制备方法 | 第34页 |
·菌种准备 | 第34-35页 |
·微胶囊稳定剂添加 | 第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36页 |
·明胶添加量 | 第35-36页 |
·CMC添加量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7-39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37页 |
·讨论 | 第37-38页 |
·展望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作者简介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