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学生心理学论文

中学生课堂情绪体验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引言第14-16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6-28页
 1 情绪体验研究概述第16-21页
   ·情绪体验的基本内涵研究第17-18页
     ·情绪体验的定义研究第17页
     ·情绪体验的特征研究第17-18页
   ·情绪体验的测量工具研究第18-20页
     ·情绪体验强度的测量第18-19页
     ·情绪体验性质的测量第19页
     ·情绪体验类型的测量第19-20页
   ·情绪体验的神经基础研究第20-21页
     ·自主神经系统的研究第20页
     ·情绪体验的脑电研究第20-21页
 2 课堂情绪体验研究概览第21-28页
   ·课堂情绪体验的对象研究第21-22页
   ·课堂情绪体验的相关研究第22-25页
     ·课堂情绪体验的前因变量研究第22-23页
     ·课堂情绪体验的后果变量研究第23-25页
   ·课堂情绪体验的方法研究第25-27页
     ·课堂情绪体验的质性研究第26页
     ·课堂情绪体验的量化研究第26-27页
   ·课堂情绪体验的干预策略研究第27-28页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与研究构想第28-36页
 1 问题提出第28-31页
 2 研究构想第31-35页
   ·研究目标第31页
   ·研究内容第31-32页
   ·研究假设第32-33页
   ·研究框架第33-34页
   ·研究方法第34-35页
 3 选题意义第35-36页
   ·理论意义第35页
   ·实践意义第35-36页
第三部分 情绪体验内涵的理论建构第36-42页
 1 引言第36-37页
 2 情绪体验定义的界定第37-40页
   ·情绪定义的界定第37页
   ·体验定义的界定第37-39页
   ·情绪体验定义的界定第39-40页
 3 情绪体验特征的阐释第40-42页
   ·愉悦度第40页
   ·唤醒度第40-41页
   ·对立性第41-42页
第四部分 中学生课堂情绪体验问卷的编制第42-63页
 1 引言第42-43页
 2 中学生课堂情绪体验问卷的编制第43-61页
   ·问卷结构的确定第43-44页
   ·初始问卷的编制第44页
   ·问卷测试与分析第44-61页
     ·测试对象第44-45页
     ·项目分析第45页
     ·探索性因素分析第45-51页
     ·信效度分析第51-52页
     ·验证性因素分析第52-61页
     ·正式问卷的生成第61页
 3 讨论第61-62页
 4 结论第62-63页
第五部分 中学生课堂情绪体验影响因素问卷的编制第63-83页
 1 引言第63-64页
 2 中学生课堂情绪体验影响因素问卷的编制第64-81页
   ·初始问卷的编制第64-66页
     ·收集原始素材第64页
     ·问卷结构的确定第64-65页
     ·问卷项目的编制第65页
     ·问卷项目的筛选第65-66页
     ·初始问卷的构成第66页
   ·问卷测试与分析第66-81页
     ·测试对象第66页
     ·项目分析第66页
     ·探索性因素分析第66-71页
     ·信效度分析第71-72页
     ·验证性因素分析第72-81页
     ·正式问卷的生成第81页
 3 讨论第81-82页
   ·关于问卷的理论构想第81-82页
   ·关于问卷的信效度方面第82页
 4 结论第82-83页
第六部分 中学生课堂情绪体验的现状调查第83-110页
 1 引言第83-84页
 2 方法第84-85页
   ·研究对象第84-85页
   ·研究工具第85页
   ·研究程序第85页
 3 结果第85-100页
   ·中学生课堂情绪体验的总体现状第85-86页
   ·中学生课堂情绪体验的差异比较第86-88页
     ·中学生课堂情绪体验的性别差异第86页
     ·中学生课堂情绪体验的年级差异第86-87页
     ·中学生课堂情绪体验的成绩差异第87页
     ·中学生课堂情绪体验对学习效率影响的差异第87-88页
   ·中学生课堂情绪体验的影响因素研究第88-100页
     ·影响因素对中学生课堂情绪体验的预测情况第88-91页
     ·影响因素下属因子对中学生课堂情绪体验的预测第91-99页
     ·影响因素下属因子对厌恶情绪的逐步回归分析第99-100页
 4 讨论第100-108页
   ·中学生课堂情绪体验丰富,但亟待优化第100-101页
   ·中学生课堂情绪体验的差异性分析第101-102页
     ·中学生课堂情绪体验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第101页
     ·中学生课堂情绪体验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第101页
     ·中学生课堂情绪体验存在显著的成绩差异第101-102页
     ·中学生课堂情绪体验对学习效率的影响第102页
   ·中学生课堂情绪体验的影响因素分析第102-108页
     ·学生因素对中学生课堂情绪体验的影响力第103-104页
     ·教师因素对中学生课堂情绪体验的影响力第104-105页
     ·教学内容因素对中学生课堂情绪体验的影响力第105-106页
     ·环境因素对中学生课堂情绪体验的影响力第106-108页
   ·中学生课堂厌恶情绪的影响因素分析第108页
 5 结论第108-110页
第七部分 中学生课堂情绪体验的实验研究第110-135页
 研究一:中学生课堂情绪体验对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影响第110-118页
  1 引言第110-111页
  2 方法第111-113页
   ·被试选择第111页
   ·实验材料第111页
   ·实验设计第111-112页
   ·实验任务第112页
   ·实验程序第112-113页
  3 结果第113-115页
   ·反应时结果第113-114页
   ·正确率结果第114-115页
  4 讨论第115-117页
   ·反应时结果分析第115-116页
   ·正确率结果分析第116页
   ·综合分析第116-117页
  5 结论第117-118页
 研究二:中学生课堂情绪体验的干预研究——以厌恶情绪体验为例第118-135页
  1 引言第118-120页
  2 方法第120-125页
   ·被试第121页
   ·实验设计第121页
   ·实验材料与实验设备第121-123页
     ·实验材料第121-123页
     ·实验设备第123页
   ·实验流程第123-124页
   ·实验程序第124-125页
   ·数据采集与统计第125页
  3 结果第125-132页
   ·实验 1:评价忽视的衰减实验研究第125-127页
     ·行为数据结果第125-126页
     ·生理数据结果第126-127页
   ·实验 2:表情抑制的衰减实验研究第127-129页
     ·行为数据结果第127-128页
     ·生理数据结果第128-129页
   ·实验 3:体验调节的衰减实验研究第129-132页
     ·行为数据结果第129-130页
     ·生理数据结果第130-132页
  4 讨论第132-134页
   ·实验材料及程序的科学性第132页
   ·厌恶体验诱发手段的合理性第132-133页
   ·厌恶体验衰减策略的有效性第133-134页
  5 结论第134-135页
第八部分 总结与展望第135-140页
 1 主要结论第136-137页
 2 主要创新第137-138页
   ·视角创新第137-138页
   ·内容创新第138页
   ·方法创新第138页
   ·应用创新第138页
 3 研究展望第138-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60页
附件第160-177页
致谢第177-17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79页

论文共1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dSPACE的AMT选换挡电机控制研究
下一篇:文言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