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γ-氨基丁酸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功能性发酵酸奶的研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4页 |
| ·γ-氨基丁酸的结构、理化性质及其保健功能 | 第8-11页 |
| ·微生物发酵法合成γ-氨基丁酸 | 第11-17页 |
| ·微生物发酵法合成γ-氨基丁酸的菌种来源 | 第11-13页 |
| ·微生物法合成γ-氨基丁酸的机制 | 第13-14页 |
| ·影响微生物发酵法合成γ-氨基丁酸的因素 | 第14-17页 |
| ·产γ-氨基丁酸的乳酸菌株筛选现状 | 第17-18页 |
| ·GABA 测定方法 | 第18-20页 |
| ·纸层析和薄层层析法 | 第18-19页 |
| ·Berthelot 比色法 | 第19页 |
| ·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 | 第19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19-20页 |
| ·毛细管电泳法 | 第20页 |
| ·其它方法 | 第20页 |
| ·功能性发酵酸奶 | 第20-22页 |
| ·发酵酸奶的营养价值及其保健功能 | 第21-22页 |
| ·功能性发酵酸奶的定义及其种类 | 第22页 |
| ·γ-氨基丁酸发酵酸奶 | 第22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γ-氨基丁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24-34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24-25页 |
| ·材料 | 第24-25页 |
| ·主要仪器 | 第25页 |
| ·试验方法 | 第25-27页 |
| ·产γ-氨基丁酸发酵液的制备与处理 | 第25-26页 |
|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26页 |
| ·衍生试剂邻苯二甲醛的配制 | 第26页 |
| ·磷酸二氢钾缓冲液的配制 | 第26页 |
| ·醋酸-醋酸钠缓冲盐溶液的配制 | 第26页 |
| ·标样与发酵液的柱前衍生条件 | 第26-2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3页 |
| ·色谱条件的优化 | 第27-30页 |
| ·γ-氨基丁酸含量的检测 | 第30-31页 |
| ·方法的精密度实验 | 第31-32页 |
| ·方法的回收率实验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产γ-氨基丁酸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 | 第34-4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7页 |
| ·材料 | 第34-36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36-37页 |
| ·方法 | 第37-39页 |
| ·产 GABA 乳酸菌的初筛 | 第37页 |
| ·产 GABA 乳酸菌的复筛 | 第37-38页 |
| ·产 GABA 乳酸菌的形态与生理生化试验 | 第38页 |
| ·16S rDNA 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38-3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4页 |
| ·产 GABA 乳酸菌的初筛 | 第39-40页 |
| ·产 GABA 乳酸菌的复筛 | 第40-41页 |
| ·产 GABA 乳酸菌的鉴定 | 第41-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富含γ-氨基丁酸功能性酸奶的研制 | 第45-5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 ·材料 | 第45-46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46页 |
| ·试验方法 | 第46-48页 |
| ·培养基制备 | 第46-47页 |
| ·酸奶发酵剂菌株的选择 | 第47页 |
| ·γ-氨基丁酸酸奶的工艺 | 第47页 |
| ·γ-氨基丁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47-48页 |
| ·产品中乳酸菌数的测定 | 第48页 |
| ·发酵酸奶酸度的测定 | 第48页 |
| ·发酵酸奶的感官评定 | 第4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2页 |
| ·酸奶发酵剂菌株的选择 | 第48-49页 |
| ·酸奶发酵条件的确定 | 第49-50页 |
| ·谷氨酸钠添加量对酸奶品质的影响 | 第50-51页 |
| ·发酵过程中酸度变化动力学 | 第51-52页 |
| ·发酵过程中γ-氨基丁酸的变化 | 第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展望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