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选题缘由 | 第8-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中国文化在域外传播的总体情况综述 | 第9页 |
·语言文化政策理论研究主要情况 | 第9-10页 |
·新加坡华文教育政策及华文教学研究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主要的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比较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论文的总体架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本文涉及的重要理论概念 | 第17-26页 |
·语言与文化 | 第17-18页 |
·文化融合(濡化)与文化同化 | 第18-20页 |
·文化主权与文化霸权 | 第20-21页 |
·“文化的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以及“全球本土化” | 第21-23页 |
·萨皮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与 U—融合曲线模式(U—curve Pattern) | 第23-26页 |
第三章 中国汉语传播的历史回顾 | 第26-35页 |
·秦汉时期的汉语文化传播 | 第26-27页 |
·隋唐时代的对外汉语传播 | 第27-29页 |
·宋朝时期的语言文化传播 | 第29-30页 |
·元代的语言文化传播 | 第30-31页 |
·明清时期的语言文化传播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主要国家语言政策和语言推广政策概述 | 第35-43页 |
·美国的语言政策及语言推广政策 | 第35-38页 |
·澳大利亚的语言政策 | 第38-39页 |
·法国的语言政策及推广政策 | 第39-41页 |
·西班牙语言政策及推广政策 | 第41-43页 |
第五章 新加坡的华人及华人社会形成 | 第43-51页 |
·新加坡华人的历史概述 | 第43-48页 |
·新加坡华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 第48-49页 |
·新加坡的华人社团 | 第49-51页 |
第六章 新加坡华语教育及其发展状况 | 第51-57页 |
·新加坡的四种语言源流 | 第51页 |
·华文源流 | 第51页 |
·英文源流 | 第51页 |
·马来文源流 | 第51页 |
·印度文源流 | 第51页 |
·战前的华文教育 | 第51-53页 |
·战后至独立前的华文教育状况 | 第53-55页 |
·独立建国后的华文教育政策及状况 | 第55-57页 |
第七章 新加坡多元文化融合的语言政策促进国家认同 | 第57-66页 |
·语言文化政策对建立国家认同意识的作用 | 第57-59页 |
·李光耀对新加坡语言政策的影响 | 第59-63页 |
·新加坡华文教育政策的演变如何体现“文化融合”的国家认同 | 第63-66页 |
第八章 汉语国际传播中文化融合的策略 | 第66-73页 |
·全球化的发展为文化传播和文化融合提供了历史机遇 | 第66-67页 |
·在汉语国际传播中要努力将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相融合 | 第67-68页 |
·在汉语传播中要通过文化融合来消除语言受体的疑虑和紧张感 | 第68-70页 |
·汉语国际推广中做到“文化融合”方面的几点策略 | 第70-73页 |
·汉语国际推广政策中要体现不同国家、民族的特点 | 第70-71页 |
·注重“本土化”汉语教师的培养 | 第71页 |
·对外汉语教材选编的“文化融合”性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附录 | 第79-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