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向补语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策略初探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9页 |
·对现代汉语趋向补语的认识 | 第7-8页 |
·趋向动词和趋向补语 | 第7页 |
·趋向补语和结果补语的异同 | 第7-8页 |
·本文的目的及语料来源 | 第8-9页 |
第二章 趋向补语综述 | 第9-11页 |
·趋向补语的范围和性质 | 第9页 |
·趋向补语的语义 | 第9-10页 |
·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 | 第10页 |
·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和对外汉语教学 | 第10页 |
·总结 | 第10-11页 |
第三章 趋向补语的语义分析 | 第11-19页 |
·趋向意义 | 第11-15页 |
·立足点 | 第11-12页 |
·起点、终点与处所词 | 第12-13页 |
·趋向补语的趋向意义 | 第13-15页 |
·结果意义和状态意义 | 第15-19页 |
第四章 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 | 第19-23页 |
·简单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 | 第19-20页 |
·趋向补语“来”和“去”表示趋向意义 | 第19页 |
·其它情况 | 第19-20页 |
·复合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 | 第20-23页 |
·后宾式V+Vd_1+Vd_2+0 | 第20-21页 |
·前宾式V+0+Vd_1+Vd_2 | 第21页 |
·中宾式V+Vd_1+0+Vd_2 | 第21-23页 |
第五章 留学生学习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和教学策略 | 第23-31页 |
·偏误分析 | 第23-25页 |
·遗漏 | 第23-24页 |
·误加 | 第24页 |
·误代 | 第24-25页 |
·错序 | 第25页 |
·教学策略 | 第25-31页 |
·把握顺序,着眼细节 | 第25-26页 |
·形式与意义相结合 | 第26-27页 |
·加强语感教学 | 第27页 |
·注重空间位移意义的教学 | 第27-29页 |
·加强实义动词的方向性认识 | 第29页 |
·细化“上”类补语的内部分类,把握细微差别 | 第29-31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3页 |
致谢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