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乳品加工工业论文--基础科学论文

抗酸奶后酸化乳酸菌株的选育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前言第7-26页
   ·国内外酸奶、乳酸菌的研究概况第7-17页
     ·酸奶的定义及发展概述第7-8页
     ·酸奶的营养价值及保健作用第8-9页
     ·乳酸菌生物工程研究进展第9-12页
     ·酸奶后酸化机理、研究进展及防止酸奶后酸化的措施第12-17页
   ·诱变育种的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1页
     ·诱变育种的定义及特点第17-18页
     ·诱变育种的方法第18-19页
     ·诱变育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1页
   ·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第21-24页
     ·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定义及特点第21页
     ·原生质体融合步骤及方法第21-23页
     ·原生质体融合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3-24页
   ·立题分析第24-25页
     ·研究目的第24页
     ·立题意义第24-25页
   ·研究内容第25-26页
     ·出发菌株的生长特性第25页
     ·DES 诱变第25页
     ·原生质体融合第25-26页
第二章 乳酸杆菌的硫酸二乙酯诱变第26-45页
   ·材料与方法第26-34页
     ·材料与仪器设备第26-29页
     ·试验项目及方法第29-34页
   ·结果与讨论第34-43页
     ·菌株LN1 生长曲线测定结果第34-36页
     ·DES 诱变条件确定第36-39页
     ·诱变后青霉素处理条件第39-40页
     ·突变菌株筛选结果第40-41页
     ·目标菌株特性测定结果第41-43页
   ·小结第43-45页
第三章 乳酸菌的原生质体融合第45-62页
   ·材料与方法第45-51页
     ·材料与仪器设备第45-48页
     ·试验项目及方法第48-51页
   ·结果与分析第51-61页
     ·菌株LN1 生长曲线测定结果第51页
     ·菌株SN1 生长曲线测定结果第51-53页
     ·原生质体制备最佳条件的选择第53-56页
     ·菌株原生质体条件致死标记的选择第56-57页
     ·原生质体融合结果第57-58页
     ·目标菌株特性测定结果第58-61页
   ·小结第61-62页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第62-64页
   ·总结第62页
   ·存在问题与建议第62-63页
   ·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9页
致谢第69-70页
作者简介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啤酒花浸膏提取、抗氧化及香气成分研究
下一篇:不同处理方法对葡萄汁中多酚类物质溶出效果及抗氧化活性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