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10-22页 |
1.1 花色苷概述 | 第10-14页 |
1.1.1 花色苷的结构 | 第10页 |
1.1.2 花色苷的稳定性 | 第10-11页 |
1.1.3 花色苷的生理活性 | 第11-14页 |
1.1.4 花色苷的应用前景 | 第14页 |
1.2 花色苷的分离纯化方法 | 第14-18页 |
1.2.1 大孔吸附树脂法 | 第14-15页 |
1.2.2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15页 |
1.2.3 高速逆流色谱法 | 第15-18页 |
1.2.4 其他方法 | 第18页 |
1.3 花色苷的结构鉴定 | 第18-20页 |
1.3.1 紫外光谱 | 第18-19页 |
1.3.2 红外光谱 | 第19页 |
1.3.3 液质联用 | 第19页 |
1.3.4 核磁共振波谱 | 第19-20页 |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0-22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20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2.1.1 实验样品 | 第22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2页 |
2.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2-23页 |
2.2 黑枸杞花色苷提取物的制备 | 第23页 |
2.2.1 黑枸杞花色苷的提取 | 第23页 |
2.2.2 黑枸杞花色苷的纯化 | 第23页 |
2.3 pH示差法测定花色苷含量 | 第23-24页 |
2.4 不同来塬花色苷代表性成分的选择 | 第24页 |
2.4.1 花色苷的HPLC色谱分析 | 第24页 |
2.4.2 面积归一法测定花色苷单体含量 | 第24页 |
2.5 高速逆流色谱法制备分离花色苷单体 | 第24-25页 |
2.5.1 HSCCC溶剂体系的选择 | 第24-25页 |
2.5.2 HSCCC固定相保留率的测定 | 第25页 |
2.5.3 HSCCC制备分离花色苷单体样品 | 第25页 |
2.5.4 单体纯度检测 | 第25页 |
2.6 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一步纯化花色苷单体 | 第25-26页 |
2.7 花色苷单体结构的分析鉴定 | 第26页 |
2.7.1 花色苷单体组分的光谱特性 | 第26页 |
2.7.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分析花色苷单体组分的结构 | 第26页 |
2.8 花色苷单体的稳定性研究 | 第26-27页 |
2.8.1 光照 | 第26-27页 |
2.8.2 温度 | 第27页 |
2.9 花色苷单体的抗氧化性研究 | 第27-29页 |
2.9.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27页 |
2.9.2 总还原力的测定 | 第27-28页 |
2.9.3 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28-29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9-52页 |
3.1 四种花色苷提取物的液相色谱图及主要组分 | 第29-30页 |
3.2 HSCCC溶剂体系的选择 | 第30-31页 |
3.3 HSCCC制备分离四种不同花色苷的单体 | 第31-35页 |
3.3.1 四种不同花色苷的单体分离制备 | 第31-33页 |
3.3.2 不同花色苷单体组分的纯度检测结果 | 第33-35页 |
3.4 半制备液相色谱进一步分离纯化紫甘薯花色苷单体 | 第35-36页 |
3.4.1 半制备液相色谱分析 | 第35-36页 |
3.4.2 高效液相色谱进行纯度检测 | 第36页 |
3.5 不同来源花色苷单体的光谱特性 | 第36-40页 |
3.5.1 紫甘薯花色苷单体的光谱特性 | 第36-38页 |
3.5.2 黑枸杞花色苷单体的光谱特性 | 第38-39页 |
3.5.3 黑加仑花色苷单体的光谱特性 | 第39-40页 |
3.5.4 桑葚花色苷单体的光谱特性 | 第40页 |
3.6 花色苷单体的结构鉴定 | 第40-47页 |
3.6.1 紫甘薯花色苷单体的结构鉴定 | 第40-43页 |
3.6.2 黑枸杞花色苷单体的结构鉴定 | 第43-44页 |
3.6.3 黑加仑花色苷单体的结构鉴定 | 第44-46页 |
3.6.4 桑葚花色苷单体的结构鉴定 | 第46-47页 |
3.7 四种提取物代表性花色苷单体的选择 | 第47页 |
3.8 四种花色苷单体的稳定性研究 | 第47-49页 |
3.8.1 光照 | 第47-48页 |
3.8.2 温度 | 第48-49页 |
3.9 四种代表性花色苷单体的体外抗氧化性质的比较研究 | 第49-52页 |
3.9.1 四种代表性花色苷单体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 第49-50页 |
3.9.2 四种代表性花色苷单体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 | 第50-51页 |
3.9.3 四种代表性花色苷单体的还原能力 | 第51-52页 |
4 结论 | 第52-54页 |
4.1 全文总结 | 第52-53页 |
4.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53页 |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53-54页 |
5 展望 | 第54-55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2-63页 |
8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