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s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苦杏仁 | 第10页 |
1.2 苦杏仁苷 | 第10-11页 |
1.3 苦杏仁的脱苦方法 | 第11页 |
1.4 超声波在苦杏仁脱苦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1.5 苦杏仁苷的差向异构化 | 第12-13页 |
1.6 苦杏仁中β-葡萄糖苷酶 | 第13页 |
1.7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3-16页 |
第二章 超声诱导苦杏仁快速脱苦的工艺优化 | 第16-26页 |
2.1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16页 |
2.1.1 材料与试剂 | 第16页 |
2.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16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6-18页 |
2.2.1 样品制备 | 第16-17页 |
2.2.2 苦杏仁苷的测定 | 第17页 |
2.2.3 超声脱苦及苦杏仁中苦杏仁苷的测定 | 第17页 |
2.2.4 苦杏仁苷溶出率的计算 | 第17页 |
2.2.5 单因素试验 | 第17页 |
2.2.6 响应面试验 | 第17-18页 |
2.3 数据分析 | 第18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18-25页 |
2.4.1 单因素试验 | 第18-21页 |
2.4.2 响应面优化设计试验 | 第21-25页 |
2.4.3 最优预测工艺及验证试验 | 第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苦杏仁脱苦过程中苦杏仁苷的相关变化 | 第26-40页 |
3.1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26-27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26页 |
3.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26-27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7-29页 |
3.2.1 D-型苦杏仁苷及其异构体的HPLC方法建立 | 第27-28页 |
3.2.2 苦杏仁及其脱苦水中挥发性成分的测定 | 第28-29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8页 |
3.3.1 苦杏仁苷及其异构体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29-31页 |
3.3.2 不同处理下苦杏仁中苦杏仁苷的异构情况 | 第31-32页 |
3.3.3 苦杏仁不同脱苦方式的比较 | 第32-33页 |
3.3.4 苦杏仁中的挥发性成分 | 第33-35页 |
3.3.5 苦杏仁脱苦水中的挥发性成分 | 第35-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超声波对苦杏仁中β-葡萄糖苷酶的影响 | 第40-64页 |
4.1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40-41页 |
4.1.1 材料与试剂 | 第40页 |
4.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40-41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41-45页 |
4.2.1 样品制备 | 第41页 |
4.2.2 超声处理后苦杏仁吸水率的测定 | 第41页 |
4.2.3 β-葡萄糖苷酶粗酶液的制备 | 第41页 |
4.2.4 β-葡萄糖苷酶活力的测定 | 第41-42页 |
4.2.5 对硝基苯酚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2页 |
4.2.6 β-葡萄糖苷酶活力的计算 | 第42-43页 |
4.2.7 单因素试验 | 第43页 |
4.2.8 响应面优化设计试验 | 第43页 |
4.2.9 β-葡萄糖苷酶标准液的制备 | 第43页 |
4.2.10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 第43-44页 |
4.2.11 荧光光谱 | 第44页 |
4.2.1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试验 | 第44-45页 |
4.2.13 圆二色光谱(CD)测定 | 第45页 |
4.2.14 热性质研究 | 第45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5-61页 |
4.3.1 单因素试验 | 第45-48页 |
4.3.2 响应面优化试验 | 第48-55页 |
4.3.3 超声处理对β-葡萄糖苷酶液蛋白浓度的影响 | 第55页 |
4.3.4 SDS-PAGE电泳试验 | 第55-56页 |
4.3.5 荧光光谱 | 第56-57页 |
4.3.6 β-葡萄糖苷酶的CD | 第57-59页 |
4.3.7 β-葡萄糖苷酶的热性质 | 第59-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