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引言 | 第10-22页 |
1.1 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契约问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契约问题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1.1.2 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契约问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心理契约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的文献述评 | 第11-15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的现状 | 第15-17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3.1 本论文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7-18页 |
1.3.2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1.3.3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关键问题 | 第19页 |
1.4 本论文研究的创新性和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1.4.1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1.4.2 本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2 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2-29页 |
2.1 心理契约理论的基本问题 | 第22-24页 |
2.1.1 心理契约的概念 | 第22页 |
2.1.2 心理契约的特征 | 第22-23页 |
2.1.3 心理契约的主要结构 | 第23-24页 |
2.2 民办高校教师的心理契约的结构及特征 | 第24-27页 |
2.2.1 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的动态模型 | 第24-25页 |
2.2.2 民办高校教师心里契约的特点 | 第25-26页 |
2.2.3. 民办高校教师职业阶段心理契约特征及管理 | 第26-27页 |
2.3 心理契约与民办高校教师管理 | 第27-29页 |
2.3.1 心理契约的理念与民办高校教师管理工作的创新 | 第27-28页 |
2.3.2 心理契约的机制与民办高校教师管理制度的改革 | 第28页 |
2.3.3 心理契约的发展与民办高校教师管理效率的提高 | 第28-29页 |
3 福建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的现状调查 | 第29-60页 |
3.1 确立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的结构维度 | 第29-30页 |
3.1.1 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维度的定义 | 第29页 |
3.1.2 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维度的内容 | 第29-30页 |
3.2 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契约调查过程和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3.2.1 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的调查过程 | 第30-31页 |
3.2.2 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的分析方法 | 第31页 |
3.3 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契约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31-32页 |
3.3.1 调查问卷设计的基本理念 | 第31-32页 |
3.3.2 调查问卷设计的主要依据 | 第32页 |
3.4 福建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现状的调查分析和初步结果 | 第32-60页 |
3.4.1 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32-34页 |
3.4.2 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和初步结果 | 第34-60页 |
4 福建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契约存在的问题的归因 | 第60-67页 |
4.1 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契约违背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60-62页 |
4.1.1 民办高校对教师人文关怀不到位 | 第61-62页 |
4.1.2 民办高校激励机制作用有限 | 第62页 |
4.2 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契约失衡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62-64页 |
4.2.1 民办高校对教师薪酬承诺的履行不充分 | 第63页 |
4.2.2 民办高校教师职业教育机会偏少 | 第63-64页 |
4.3 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契约机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64-65页 |
4.3.1 民办高校与教师之间存在认知的偏差 | 第64页 |
4.3.2 民办高校绩效沟通机制有待完善 | 第64-65页 |
4.4 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契约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65-67页 |
4.4.1 民办高校自身环境限制心理契约发展 | 第65页 |
4.4.2 民办高校心理契约发展亟需政策支持 | 第65-67页 |
5 应对福建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契约问题的策略及建议 | 第67-74页 |
5.1 改变民办高校教师管理传统理念,预防心理契约违背和破坏 | 第67-69页 |
5.1.1 树立师本观念,关心教师需求 | 第68页 |
5.1.2 优化激励机制,关心教师发展 | 第68-69页 |
5.2 强化民办高校对教师的责任,建立心理契约协调的良好平台 | 第69-70页 |
5.2.1 改进民办高校的薪酬体系,实施公平的教师薪酬策略 | 第69页 |
5.2.2 加强对民办高校教师的培训,建设学习型组织 | 第69-70页 |
5.3 建立科学的民办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完善心理契约动态管理机制 | 第70-72页 |
5.3.1 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师评价标准 | 第71页 |
5.3.2 建立开放的、多元的绩效评价机制 | 第71-72页 |
5.4 共同营造民办高校教师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心理契约健康发展 | 第72-74页 |
5.4.1 加强政府对民办高校教师的政策扶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 第72页 |
5.4.2 改善民办高校教学条件,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 第72-74页 |
结语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附录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