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叠式状态形容词研究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缘由及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汉语本体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研究范围的界定及研究方法第13-16页
        1.3.1 研究范围的界定第13-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2. 重叠式状态形容词的主要类型第16-27页
    2.1 从式第17-18页
    2.2 ABB式第18-21页
    2.3 AABB式第21-23页
    2.4 ABAB式第23-24页
    2.5 A里AB式第24-27页
3. 对外汉语教学中重叠式状态形容词偏误分析第27-42页
    3.1 对外汉语教学中重叠式状态形容词偏误类型第27-32页
        3.1.1 重叠式状态形容词后“的”“地”“得”的使用偏误第27-29页
        3.1.2 重叠式状态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修饰第29页
        3.1.3 表程度义,形式选择不当第29-30页
        3.1.4 重叠类偏误第30-31页
        3.1.5 词语选择不当第31页
        3.1.6 句法成分错误第31-32页
    3.2 重叠式状态形容词在教材中的呈现第32-40页
    3.3 偏误原因第40-42页
        3.3.1 母语负迁移第40页
        3.3.2 目的语负迁移第40页
        3.3.3 教师和教材的疏漏第40-41页
        3.3.4 学生的回避策略第41-42页
4. 重叠式状态形容词教学策略第42-46页
    4.1 教材编写第42-43页
    4.2 教师教学第43-44页
    4.3 学生学习第44-46页
5.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附录第49-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语“着、了、过”与法语相关时态表达的对比分析及对法汉语教学建议
下一篇:语料库视野下的现代汉语植物义场代表词义项分布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策略研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