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茶叶籽油概述 | 第13-14页 |
1.1.1 茶叶和茶叶籽 | 第13-14页 |
1.1.2 茶叶籽油 | 第14页 |
1.2 植物油中活性成分研究 | 第14-16页 |
1.2.1 植物油活性成分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茶叶籽油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3 植物油中极性伴随物研究 | 第16-17页 |
1.3.1 植物油极性伴随物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3.2 茶叶籽油极性伴随物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4 植物油极性伴随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17页 |
1.5 极性伴随物对植物油氧化稳定性影响研究 | 第17-18页 |
1.6 极性伴随物对植物油煎炸稳定性影响研究 | 第18页 |
1.7 茶叶籽油的应用前景 | 第18-19页 |
1.8 茶叶籽油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9页 |
1.9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1.10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不同地区茶叶籽油生理活性成分分析 | 第21-51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材料与仪器 | 第21-22页 |
2.2.1 材料与试剂 | 第21页 |
2.2.2 试验仪器 | 第21-22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2-25页 |
2.3.1 茶叶籽油制备 | 第22页 |
2.3.2 茶叶籽组成成分分析 | 第22页 |
2.3.3 茶叶籽油理化指标检测 | 第22页 |
2.3.4 茶叶籽油脂肪酸含量测定 | 第22-23页 |
2.3.5 茶叶籽油总酚含量测定 | 第23页 |
2.3.6 茶叶籽油总黄酮含量测定 | 第23-24页 |
2.3.7 茶叶籽油VE含量测定 | 第24页 |
2.3.8 茶叶籽油角鲨烯及甾醇含量测定 | 第24页 |
2.3.9 茶叶籽油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测定 | 第24页 |
2.3.10 茶叶籽油地区特征性鉴别分析 | 第24-25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5-49页 |
2.4.1 茶叶籽成分分析 | 第25页 |
2.4.2 茶叶籽油理化性质分析 | 第25-27页 |
2.4.3 茶叶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 第27-29页 |
2.4.4 茶叶籽油总酚和黄酮含量分析 | 第29-30页 |
2.4.5 茶叶籽油VE含量分析 | 第30-31页 |
2.4.6 茶叶籽油甾醇和角鲨烯含量分析 | 第31-33页 |
2.4.7 茶叶籽油风味物质分析 | 第33-42页 |
2.4.8 茶叶籽油地区特征性鉴别分析 | 第42-4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三章 茶叶籽油极性伴随物的分离鉴定 | 第51-63页 |
3.1 前言 | 第51页 |
3.2 材料与仪器 | 第51-52页 |
3.2.1 材料与试剂 | 第51页 |
3.2.2 试验仪器 | 第51-52页 |
3.3 试验方法 | 第52-53页 |
3.3.1 样品制备 | 第52页 |
3.3.2 茶叶籽油极性伴随物分离 | 第52页 |
3.3.3 茶叶籽油极性伴随物结构鉴定 | 第52-53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3-62页 |
3.4.1 茶叶籽油极性伴随物的分离 | 第53-54页 |
3.4.2 茶叶籽油极性伴随物组分结构鉴定 | 第54-6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茶叶籽油极性伴随物体内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63-86页 |
4.1 前言 | 第63页 |
4.2 材料与仪器 | 第63-64页 |
4.2.1 材料与试剂 | 第63-64页 |
4.2.2 试验仪器 | 第64页 |
4.3 试验方法 | 第64-67页 |
4.3.1 样品制备 | 第64页 |
4.3.2 茶叶籽油极性伴随物化学抗氧化能力研究 | 第64-65页 |
4.3.3 茶叶籽油极性伴随物CAA法细胞抗氧化能力研究 | 第65-66页 |
4.3.4 茶叶籽油极性伴随物体内抗氧化能力研究 | 第66-67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67-85页 |
4.4.1 茶叶籽油极性伴随物化学抗氧化活性分析 | 第67-75页 |
4.4.2 茶叶籽油极性伴随物CAA法细胞抗氧化能力分析 | 第75-79页 |
4.4.3 茶叶籽油极性伴随物体内抗氧化能力分析 | 第79-8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五章 茶叶籽油极性伴随物对其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 第86-103页 |
5.1 引言 | 第86页 |
5.2 材料与仪器 | 第86-87页 |
5.2.1 材料与试剂 | 第86页 |
5.2.2 试验仪器 | 第86-87页 |
5.3 试验方法 | 第87-88页 |
5.3.1 样品制备 | 第87页 |
5.3.2 茶叶籽油常温贮藏试验 | 第87页 |
5.3.3 茶叶籽油恒温加速氧化试验 | 第87页 |
5.3.4 茶叶籽油极性伴随物和VE对猪油氧化稳定性影响研究 | 第87页 |
5.3.5 指标测定 | 第87-88页 |
5.3.6 极性伴随物与VE互作类型研究 | 第88页 |
5.3.7 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88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88-102页 |
5.4.1 茶叶籽油常温贮藏研究 | 第88-91页 |
5.4.2 茶叶籽油的恒温加速氧化研究 | 第91-96页 |
5.4.3 茶叶籽油活性成分对猪油氧化稳定性影响研究 | 第96-101页 |
5.4.4 极性伴随物与VE互作类型分析 | 第101-10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六章 茶叶籽油极性伴随物对其煎炸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 第103-117页 |
6.1 前言 | 第103页 |
6.2 材料与仪器 | 第103页 |
6.2.1 材料与试剂 | 第103页 |
6.2.2 试验仪器 | 第103页 |
6.3 试验方法 | 第103-105页 |
6.3.1 样品制备 | 第103-104页 |
6.3.2 煎炸试验 | 第104页 |
6.3.3 理化指标测定 | 第104页 |
6.3.4 生理活性成分测定 | 第104页 |
6.3.5 极性伴随物与VE互作类型研究 | 第104页 |
6.3.6 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104-105页 |
6.4 结果与讨论 | 第105-116页 |
6.4.1 煎炸过程中茶叶籽油理化指标变化分析 | 第105-111页 |
6.4.2 煎炸过程中茶叶籽油生理活性成分变化分析 | 第111-113页 |
6.4.3 生理活性成分与各氧化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 第113-115页 |
6.4.4 极性伴随物与VE互作类型分析 | 第115-116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117-120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20-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1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1-132页 |
附表 | 第132-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