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缩略词 | 第10-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3页 |
1.1 引言 | 第16-17页 |
1.2 果胶概述 | 第17-20页 |
1.2.1 果胶简介 | 第17页 |
1.2.2 果胶的结构 | 第17-18页 |
1.2.3 果胶的性质及应用 | 第18-19页 |
1.2.4 改性果胶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3 樟树籽油概述 | 第20-22页 |
1.3.1 樟树籽油简介 | 第20页 |
1.3.2 中链脂肪酸的性质及应用 | 第20-22页 |
1.4 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1.4.1 课题来源 | 第22页 |
1.4.2 研究价值和意义 | 第22页 |
1.4.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2章 果胶中链脂肪酸酯的合成条件优化 | 第23-32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23-24页 |
2.2.1 材料与试剂 | 第23-24页 |
2.2.2 仪器与设备 | 第24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2.3.1 樟树籽油的提取 | 第24页 |
2.3.2 樟树籽油的气相分析 | 第24-25页 |
2.3.3 果胶中链脂肪酸的合成优化方法 | 第25页 |
2.3.4 取代度的测定 | 第25-26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6-30页 |
2.4.1 樟树籽油气相成分分析 | 第26-27页 |
2.4.2 果胶中链脂肪酸酯合成方案 | 第27-28页 |
2.4.3 果胶中链脂肪酸的合成优化结果 | 第28-30页 |
2.5 讨论 | 第30-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果胶及其衍生物的结构表征 | 第32-39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32-33页 |
3.2.1 材料与试剂 | 第32-33页 |
3.2.2 仪器与设备 | 第33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3.3.1 最佳条件合成改性果胶的气相色谱分析 | 第33页 |
3.3.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3-34页 |
3.3.3 ~1H NMR光谱分析 | 第34页 |
3.3.4 热重分析 | 第34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34-38页 |
3.4.1 改性果胶气相色谱分析 | 第34-35页 |
3.4.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5-36页 |
3.4.3 核磁共振光谱分析 | 第36-37页 |
3.4.4 热重分析 | 第37-38页 |
3.5 讨论 | 第3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原果胶及其改性衍生物的乳化性和流变性研究 | 第39-50页 |
4.1 引言 | 第39页 |
4.2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39-40页 |
4.2.1 材料与试剂 | 第39页 |
4.2.2 仪器与设备 | 第39-40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4.3.1 乳液的制备 | 第40页 |
4.3.2 乳化性质评定 | 第40页 |
4.3.3 荧光显微镜观察测量乳液中乳滴的大小 | 第40-41页 |
4.3.4 乳液的流变特性 | 第41页 |
4.3.5 果胶/果胶中链脂肪酸酯水溶液的表观粘度测定 | 第41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41-48页 |
4.4.1 乳化性质 | 第41-43页 |
4.4.2 荧光显微镜观察乳滴大小结果 | 第43-47页 |
4.4.3 不同乳化剂浓度的乳液的流变特性 | 第47-48页 |
4.4.4 果胶/果胶中链脂肪酸酯水溶液的表观粘度 | 第48页 |
4.5 讨论 | 第48-4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果胶中链脂肪酸酯应用于水飞蓟素微乳的研究初探 | 第50-60页 |
5.1 引言 | 第50页 |
5.2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50-51页 |
5.2.1 材料与试剂 | 第50-51页 |
5.2.2 仪器与设备 | 第51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51-53页 |
5.3.1 水飞蓟宾标准品的标准曲线 | 第51页 |
5.3.2 测定水飞蓟素原料中水飞蓟宾含量的含量 | 第51页 |
5.3.3 油相选取 | 第51-52页 |
5.3.4 水飞蓟素在不同乳化剂中的饱和溶解度 | 第52页 |
5.3.5 助乳化剂选取 | 第52页 |
5.3.6 乳化剂与助乳化剂的配比优化 | 第52页 |
5.3.7 油相与混合乳化剂的配比优化 | 第52-53页 |
5.3.8 体外释放 | 第53页 |
5.4 结果与分析 | 第53-58页 |
5.4.1 水飞蓟宾标准品的标准曲线 | 第53-54页 |
5.4.2 水飞蓟素原料中水飞蓟宾的含量 | 第54-55页 |
5.4.3 水飞蓟素在不同油相和乳化剂中的饱和溶解度 | 第55-56页 |
5.4.4 混合乳化剂的最佳配比 | 第56-57页 |
5.4.5 油相与混合乳化剂配比优化 | 第57-58页 |
5.4.6 体外释放结果 | 第58页 |
5.5 讨论 | 第58-5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6章 果胶中链脂肪酸酯用于延长鸡蛋保鲜寿命的研究 | 第60-73页 |
6.1 引言 | 第60页 |
6.2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60-61页 |
6.2.1 材料与试剂 | 第60-61页 |
6.2.2 仪器与设备 | 第61页 |
6.3 实验方法 | 第61-62页 |
6.3.1 鸡蛋分组与处理 | 第61页 |
6.3.2 复合涂膜剂的制备 | 第61-62页 |
6.4 检测指标 | 第62-63页 |
6.4.1 感官鉴定 | 第62页 |
6.4.2 内部理化指标 | 第62-63页 |
6.4.3 果胶酯涂聚乙烯薄膜的制备以及扫描电镜分析 | 第63页 |
6.4.4 果胶及果胶酯水溶液对食源性病菌的抑制作用 | 第63页 |
6.5 结果与分析 | 第63-71页 |
6.5.1 感官指标测定结果 | 第63-65页 |
6.5.2 内部理化指标测定结果 | 第65-70页 |
6.5.3 果胶衍生物涂抹在聚乙烯薄膜的扫描电镜分析 | 第70页 |
6.5.4 果胶及果胶酯水溶液对两种食源性病菌的抑制作用 | 第70-71页 |
6.6 讨论 | 第71-72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6页 |
7.1 结论 | 第73-75页 |
7.1.1 RMIM催化果胶中链脂肪酸酯条件优化 | 第73页 |
7.1.2 FTIR和 1H NMR光谱对合成产物进行化学结构表征 | 第73页 |
7.1.3 果胶中链脂肪酸酯的乳化及流变性质 | 第73-74页 |
7.1.4 制备水不溶性水飞蓟素微乳及其体外评价 | 第74页 |
7.1.5 研究改性果胶用于鸡蛋涂膜保鲜效果及其抑菌性 | 第74-75页 |
7.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75-76页 |
创新之处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