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9页 |
1.1 选题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1.1 国外在学习理论中对教师鼓励行为的研究 | 第9-10页 |
1.3.1.2 国外在语言教学中对教师鼓励行为的研究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2.1 国内关于教师鼓励行为的研究 | 第11-13页 |
1.3.2.2 国内关于对外汉语教师的鼓励行为的研究 | 第13-14页 |
1.3.3 对已有研究的分析及其对本研究的启示 | 第14-15页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页 |
1.4.1 教师行为 | 第15页 |
1.4.2 教师鼓励行为 | 第15页 |
1.5 研究设计 | 第15-19页 |
1.5.1 研究对象 | 第15-17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2章 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鼓励行为 | 第19-43页 |
2.1 对外汉语教师课堂鼓励行为的基本运用情况 | 第19-25页 |
2.1.1 不同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师课堂鼓励行为 | 第19-23页 |
2.1.2 不同课型的对外汉语教师课堂鼓励行为 | 第23-25页 |
2.2 对外汉语教师课堂鼓励行为的方式 | 第25-41页 |
2.2.1 对外汉语教师的言语鼓励行为 | 第26-38页 |
2.2.1.1 对外汉语教师言语鼓励行为的使用频率 | 第26-32页 |
2.2.1.2 对外汉语教师言语鼓励行为的指向内容 | 第32-34页 |
2.2.1.3 对外汉语教师言语鼓励行为的指向对象 | 第34-36页 |
2.2.1.4 对外汉语教师言语鼓励行为的具体程度 | 第36-37页 |
2.2.1.5 对外汉语教师言语鼓励的方式 | 第37-38页 |
2.2.1.6 对外汉语教师言语鼓励行为小结 | 第38页 |
2.2.2 对外汉语教师的非言语鼓励行为 | 第38-41页 |
2.2.2.1 体态语鼓励 | 第38-40页 |
2.2.2.2 物品鼓励 | 第40-41页 |
2.3 对外汉语教师课堂鼓励行为小结 | 第41-43页 |
第3章 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外鼓励行为 | 第43-51页 |
3.1 对外汉语教师的书面语鼓励 | 第43-49页 |
3.1.1 对外汉语教师书面语鼓励的指向内容 | 第45页 |
3.1.2 对外汉语教师书面语鼓励的具体程度 | 第45-46页 |
3.1.3 对外汉语教师书面语鼓励的准确与新颖程度 | 第46-48页 |
3.1.4 对外汉语教师书面语鼓励的小结 | 第48-49页 |
3.2 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外鼓励 | 第49-51页 |
第4章 对外汉语教师鼓励行为的特点及作用 | 第51-57页 |
4.1 对外汉语教师鼓励行为的特点 | 第51-54页 |
4.1.1 阶段化 | 第51页 |
4.1.2 具体化 | 第51-52页 |
4.1.3 容忍性 | 第52-53页 |
4.1.4 及时性 | 第53页 |
4.1.5 多样性 | 第53-54页 |
4.2 对外汉语教师鼓励行为的作用 | 第54-57页 |
4.2.1 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 第54-55页 |
4.2.2 可以调动学习者积极的情感因素 | 第55-57页 |
第5章 结语 | 第57-58页 |
附录 | 第58-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后记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