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与《现代汉语学习词典》含动物语素类比喻词释义对比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第一节 选题的价值 | 第10-11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二、价值和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一、动物类比喻词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二、《现汉》和《学习词典》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4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4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四、研究重点、难点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动物类比喻词的本体研究 | 第16-24页 |
第一节 构词的理据 | 第16-19页 |
一、主观想象相似 | 第16-17页 |
二、局部特征相似 | 第17页 |
三、整体特征相似 | 第17页 |
四、动态相似 | 第17-18页 |
五、静态相似 | 第18页 |
六、颜色相似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动物类比喻词的组合研究 | 第19-24页 |
一、动物语素与动物语素的组合 | 第19-20页 |
二、动物语素与非动物语素的组合 | 第20-24页 |
第二章 《现汉》与《学习词典》释义的对比研究 | 第24-36页 |
第一节 释义方式 | 第24-27页 |
一、词语式 | 第24-25页 |
二、定义式 | 第25-26页 |
三、描述式 | 第26-27页 |
第二节 释义内容 | 第27-33页 |
一、义项的对比研究 | 第27-29页 |
二、条目的对比研究 | 第29-30页 |
三、陪义的对比研究 | 第30-31页 |
四、释义提示词“比喻”和“形容”的混淆 | 第31-32页 |
五、本义和比喻义及相似点的描述 | 第32-33页 |
第三节 《现汉》和《学习词典》存在的几个问题 | 第33-36页 |
一、《现汉》和《学习词典》存在的共同问题 | 第33页 |
二、《现汉》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三、《学习词典》存在的问题 | 第35-36页 |
第三章 《现汉》和《学习词典》收词的对比研究 | 第36-39页 |
第一节 收词数量的统计 | 第36页 |
第二节 收词的分析和建议 | 第36-39页 |
第四章 对外汉语动物类比喻词教学 | 第39-44页 |
第一节 动物类比喻词的使用偏误及其原因 | 第39-41页 |
一、文化的差异 | 第40页 |
二、词义掌握不好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对外汉语动物类比喻词教学建议 | 第41-44页 |
一、梳理出本义和比喻义的关系 | 第41页 |
二、注意不同文化的差异 | 第41-42页 |
三、注意不同语言中词语的对应性 | 第42-43页 |
四、根据构词规律教学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附录 | 第49-76页 |
后记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