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多重目标组合动机效应的纵向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多重目标理论的提出 | 第10-11页 |
·掌握目标与成绩接近目标 | 第10页 |
·多重目标理论 | 第10-11页 |
·最适宜的多重目标组合 | 第11-13页 |
·已有研究的不足和对本研究的启示 | 第13-16页 |
3 研究设计 | 第16-19页 |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研究假设 | 第16页 |
·研究工具 | 第16-18页 |
·研究被试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施测程序 | 第18-19页 |
4 研究结果 | 第19-39页 |
·聚类分析 | 第19页 |
·相关分析 | 第19-22页 |
·第一次问卷调查结果的相关分析 | 第20-21页 |
·第二次问卷调查结果的相关分析 | 第21页 |
·第三次问卷调查结果的相关分析 | 第21-22页 |
·相关性小结 | 第22页 |
·多层线性模型的纵向分析 | 第22-36页 |
·学业情绪的纵向分析 | 第23-30页 |
·学习策略的纵向分析 | 第30-32页 |
·自我效能的纵向分析 | 第32-35页 |
·学业成绩的纵向分析 | 第35-36页 |
·最适宜多重目标组合的方差分析 | 第36-39页 |
·不同多重目标组在各成就目标效应变量上的描述统计 | 第37-38页 |
·不同多重目标组在各成就目标效应变量上的方差分析 | 第38-39页 |
5 讨论 | 第39-44页 |
·变量间相关关系讨论 | 第39页 |
·多重目标组合动机效应的纵向分析讨论 | 第39-42页 |
·多重目标组合动机效应的纵向变化 | 第39页 |
·多重目标组合对动机效应发展趋势的影响 | 第39-40页 |
·成就动机对动机效应发展趋势的缓冲作用 | 第40-42页 |
·最适宜多重目标组合的讨论 | 第42-44页 |
6 结论 | 第44-45页 |
7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不足及未来展望 | 第45-47页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45页 |
·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展望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附录 | 第51-59页 |
后记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