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4-29页 |
·甜味机理的研究历程及进展 | 第14-22页 |
·甜味感觉与甜味剂 | 第14-17页 |
·甜味抑制剂 | 第17-18页 |
·甜味感受机理的假设模型 | 第18-20页 |
·甜味机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人工甜味受体模型 | 第22-23页 |
·人工甜味受体模型结构特征 | 第22-23页 |
·富勒醇的应用 | 第23页 |
·富勒醇分子对甜味分子的识别 | 第23页 |
·甜味机理研究技术简介 | 第23-26页 |
·等温滴定微量热仪(ITC)简介 | 第24页 |
·核磁共振技术(NMR)简介 | 第24-25页 |
·分子模拟技术(MS)简介 | 第25-26页 |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6-29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27页 |
·研究目标 | 第27-28页 |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第2章 人工甜味受体与甜味抑制剂作用研究 | 第29-50页 |
·实验仪器及材料 | 第29-30页 |
·主要试剂 | 第29页 |
·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人工甜味受体的合成 | 第30-31页 |
·人工甜味受体与甜味抑制剂相互作用 | 第31-37页 |
·甜味抑制剂对系列甜味剂抑制作用的感官实验 | 第31-36页 |
·离子对甜味抑制剂抑制效力影响的感官实验 | 第36页 |
·甜味抑制剂对系列甜味剂抑制效力的ITC实验 | 第36-37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7-39页 |
·甜味抑制剂对系列甜味剂抑制效力感官实验数据处理 | 第37-39页 |
·甜味抑制剂对系列甜味剂抑制效力ITC实验数据处理 | 第39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9-49页 |
·甜味抑制剂感官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0-41页 |
·ITC滴定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1-47页 |
·ITC滴定拟合热力学参数与甜味剂抑制度相关性 | 第47-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3章 人工甜味受体与甜味异构体作用研究 | 第50-68页 |
·实验仪器及材料 | 第50-51页 |
·主要试剂 | 第50-51页 |
·实验仪器 | 第51页 |
·富勒醇与单糖异构体作用 | 第51-55页 |
·富勒醇与单糖异构体作用的ITC实验 | 第51页 |
·人工甜味受体与甜味异构体作用的核磁共振实验 | 第51-52页 |
·人工甜味受体与甜味异构体作用的分子模拟 | 第52-55页 |
·实验数据处理 | 第55-56页 |
·富勒醇与甜味剂异构体作用ITC实验数据的拟合 | 第55页 |
·富勒醇与甜味异构体作用的核磁共振实验数据处理 | 第55页 |
·人工甜味受体与甜味异构体作用的分子模拟数据处理 | 第55-56页 |
·结果分析 | 第56-65页 |
·ITC法研究富勒醇与甜味剂异构体相互作用的热力学 | 第56-59页 |
·人工甜味受体与甜味异构体作用的核磁共振实验数据分析 | 第59-64页 |
·人工甜味受体与甜味异构体作用的分子模拟结果 | 第64-65页 |
·讨论 | 第65-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4章 不同结构的人工甜味受体模型化合物与甜味剂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 | 第68-79页 |
·分子模拟软件与方法 | 第68-69页 |
·不同结构的人工甜味受体模型化合物与甜味分子作用 | 第68-69页 |
·人工甜味受体模型化合物与甜味抑制剂作用 | 第69页 |
·人工甜味受体模型化合物与甜味增效作用 | 第6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9-77页 |
·人工甜味受体模型化合物的结构与甜味分子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 | 第69-74页 |
·人工甜味受体模型化合物与甜味抑制剂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 | 第74-75页 |
·人工甜味受体模型化合物与甜味增效作用的分子模拟 | 第75-77页 |
·小结 | 第77-79页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9-82页 |
·总结 | 第79-80页 |
·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0页 |
附录 | 第90-92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