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一)选题目的 | 第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本选题的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一)国内汉日形近词的研究概况 | 第10页 |
(二)日本汉日形近词的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三)存在的问题 | 第11页 |
三、本文相关研究工作 | 第11-14页 |
(一)本文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二)本文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三)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笔划差异的汉日形近词对比分析 | 第14-26页 |
一、意义完全相同的汉日形近词对比分析 | 第14-17页 |
(一)词形的对比 | 第14-17页 |
(二)词性的对比 | 第17页 |
二、意义不完全相同的汉日形近词对比分析 | 第17-23页 |
(一)词形的对比 | 第19-20页 |
(二)词义的对比 | 第20-22页 |
(三)词性的对比 | 第22-23页 |
三、意义完全不同的汉日形近词对比分析 | 第23-25页 |
(一)词形的对比 | 第23-24页 |
(二)词义的对比 | 第24页 |
(三)词性的对比 | 第24-25页 |
四、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章 繁简差异的汉日形近词对比分析 | 第26-48页 |
一、部分繁简差异的汉日形近词对比分析 | 第26-42页 |
(一)意义完全相同的对比分析 | 第26-32页 |
(二)意义不完全相同的对比分析 | 第32-39页 |
(三)意义完全不同的对比分析 | 第39-42页 |
二、全部繁简差异的汉日形近词对比分析 | 第42-47页 |
(一)意义完全相同的对比分析 | 第42-43页 |
(二)意义不完全相同的对比分析 | 第43-46页 |
(三)意义完全不同的对比分析 | 第46-47页 |
三、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汉日形近词对比分析结果给对日汉语教学的启示 | 第48-53页 |
一、对日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 第48-49页 |
(一)书写练习的重点和难点 | 第48页 |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 第48-49页 |
二、汉日形近词的教学建议 | 第49-52页 |
(一)“教”的建议 | 第49-50页 |
(二)“学”的建议 | 第50-52页 |
三、小结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
个人简历 | 第57-58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