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1 前言 | 第8-24页 |
·牛乳概况 | 第8-10页 |
·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概况 | 第8-9页 |
·我国乳制品行业存在的问题 | 第9-10页 |
·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 | 第10-20页 |
·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稳定同位素比率分析技术原理 | 第12-14页 |
·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与其他技术在食品真实性鉴别中的对比 | 第14页 |
·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 第14-20页 |
·稳定同位素比率分析技术在牛乳行业的应用进展 | 第20-23页 |
·碳稳定同位素在乳制品溯源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氢与氧稳定同位素在乳制品溯源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其他稳定同位素及多元稳定同位素在乳制品溯源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本课题的立题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本课题的立题目的 | 第23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33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24-28页 |
·实验材料 | 第24-28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33页 |
·应用SDS-PAGE电泳半定量牛乳蛋白的方法 | 第28-29页 |
·样品的前处理 | 第29-30页 |
·EA-IRMS测定固体样品δ13C值的通用方法 | 第30-31页 |
·Gasbench-IRMS测定液体样品δ~(18)O值的通用方法 | 第31-32页 |
·TC/EA-IRMS测定样品δ~(18)O值的方法 | 第32页 |
·测定原则及数据校正方法 | 第32-33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3-53页 |
·牛乳组分分离方法稳定性验证 | 第33页 |
·IRMS通用工作指标验证 | 第33-34页 |
·IRMS系统密封性检测 | 第33-34页 |
·离子源高压强度的选择 | 第34页 |
·EA-IRMS测定样品δ~(13)C的方法验证 | 第34-37页 |
·EA-IRMS系统的稳定性及线性范围 | 第34-36页 |
·EA-IRMS系统测定δ~(13)C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 第36页 |
·用于EA-IRMS的牛乳组分分离提取的稳定性与重复性 | 第36-37页 |
·Gasbench测定样品的δ~(18)O的方法验证 | 第37-42页 |
·Gasbench-IRMS系统的稳定性及线性范围 | 第37-38页 |
·Gasbench-IRMS系统测定水的δ~(18)O平衡时间的确定 | 第38-39页 |
·Gasbench-IRMS系统测定水的δ~(18)O的稳定性 | 第39-40页 |
·Gasbench-IRMS系统测定水的δ~(18)O的准确性 | 第40-41页 |
·Gasbench-IRMS系统测定牛乳中水的δ~(18)O的准确性 | 第41-42页 |
·TC/EA-IRMS系统测定样品δ~(18)O值的方法验证 | 第42-45页 |
·TC/EA-IRMS系统的稳定性及线性范围 | 第42-43页 |
·TC/EA-IRMS系统与测定样品的δ~(18)O的稳定性 | 第43-44页 |
·TC/EA-IRMS与Gasbench-IRMS分析样品δ~(18)O值的比较 | 第44-45页 |
·牛乳中δ13C的分布特征及其在牛乳追溯中的应用 | 第45-49页 |
·饲料及牛乳中不同组分的同位素比率 | 第45-46页 |
·不同饲喂方式对牛乳中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 第46-47页 |
·市售乳中碳稳定同位素组成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牛乳中δ~(18)O的分布特征及其在牛乳追溯中的应用 | 第49-53页 |
·影响生牛乳水中δ~(18)O值的因素 | 第49-50页 |
·市售牛乳水中δ~(18)O值 | 第50-51页 |
·利用牛乳水中δ~(18)O值进行复原乳鉴别的探讨 | 第51-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4 结论 | 第53-54页 |
5 展望 | 第54-55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61-62页 |
8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