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目录 | 第4-6页 |
| 绪论 | 第6-13页 |
| 第一章 文化冲突的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 | 第13-19页 |
| 第一节 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 | 第13-15页 |
| 一、文化本身的差异性 | 第13-14页 |
| 二、不同文化的碰撞 | 第14-15页 |
| 第二节 文化冲突的表现形式 | 第15-19页 |
| 一、物质文化冲突 | 第15-16页 |
| 二、制度文化冲突 | 第16-17页 |
| 三、观念文化冲突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课堂上解决文化冲突的教学策略 | 第19-24页 |
| 第一节 提高师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 | 第19-21页 |
| 一、教师要保持对文化教学的敏感度 | 第19-20页 |
| 二、学生应树立发现并克服文化冲突的意识 | 第20-21页 |
| 第二节 重视中介文化行为产生的心理过程 | 第21-22页 |
| 一、母语文化的迁移过程 | 第21-22页 |
| 二、目的语文化的适应过程 | 第22页 |
| 第三节 突出交际性原则,创造情境提高学生的交际技能 | 第22-24页 |
| 一、有效提高学生言语交际能力 | 第22-23页 |
| 二、不能忽视对非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文化课教学策略遵循的原则 | 第24-30页 |
| 第一节 阶段性原则 | 第24-25页 |
| 第二节 主流性原则 | 第25-26页 |
| 第三节 科学性原则 | 第26-27页 |
| 第四节 选择性原则 | 第27-30页 |
| 一、选择与语言交际能力培养有关的 | 第28-29页 |
| 二、选择与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有关的 | 第29-30页 |
| 结论 | 第30-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3页 |
| 致谢 | 第33-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