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缺口应力法的焊接接头多轴疲劳准则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1.2.1 多轴疲劳评估准则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2 缺口应力法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多轴缺口应力分析理论基础 | 第19-31页 |
2.1 虚拟半径计算方法 | 第19-20页 |
2.2 缺口应力状态分析 | 第20-21页 |
2.3 任意平面上的应力状态 | 第21-23页 |
2.4 缺口应力集中系数 | 第23-24页 |
2.5 任意平面上的应力幅值与平均值 | 第24-30页 |
2.5.1 轨迹线ψ的定义 | 第25-27页 |
2.5.2 正应力幅值与平均值 | 第27页 |
2.5.3 剪应力幅值与平均值 | 第27-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基于缺口应力法的单轴疲劳评估 | 第31-43页 |
3.1 缺口应力数值分析方法 | 第31-35页 |
3.1.1 缺口局部模型建立 | 第31-33页 |
3.1.2 缺口局部网格细化 | 第33-35页 |
3.2 单轴疲劳试验资料 | 第35-36页 |
3.3 名义应力S-N曲线评估 | 第36-38页 |
3.4 缺口应力S-N曲线评估 | 第38-42页 |
3.4.1 有限元建模 | 第38-39页 |
3.4.2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3.4.3 缺口应力S-N曲线评估 | 第40-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基于缺口应力法的多轴疲劳评估 | 第43-67页 |
4.1 多轴疲劳评估准则 | 第43-48页 |
4.1.1 von Mises 等效应力准则 | 第43-44页 |
4.1.2 IIW准则 | 第44页 |
4.1.3 EESH准则 | 第44-45页 |
4.1.4 C-S准则 | 第45页 |
4.1.5 Findley 准则 | 第45-46页 |
4.1.6 MWCM准则 | 第46-48页 |
4.2 多轴疲劳试验资料 | 第48-50页 |
4.2.1 多轴疲劳试验 | 第48-49页 |
4.2.2 试验加载方式与载荷函数 | 第49-50页 |
4.3 有限元模型及结果分析 | 第50-55页 |
4.3.1 有限元建模 | 第50-52页 |
4.3.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2-55页 |
4.4 多轴疲劳强度评估 | 第55-65页 |
4.4.1 临界面选取 | 第55-56页 |
4.4.2 多轴疲劳评估结果比较分析 | 第56-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5章 基于缺口应力法的Findley准则修正 | 第67-76页 |
5.1 临界面上的应力比修正 | 第67-71页 |
5.1.1 修正系数计算公式 | 第68-69页 |
5.1.2 应力比修正评估结果分析 | 第69-71页 |
5.2 多轴载荷相位差修正 | 第71-74页 |
5.2.1 修正系数计算公式 | 第71-72页 |
5.2.2 相位差修正评估结果分析 | 第72-74页 |
5.3 修正Findley准则 | 第74-75页 |
5.3.1 准则的定义 | 第74页 |
5.3.2 等效缺口应力S-N曲线 | 第74-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9页 |
6.1 总结 | 第76-78页 |
6.2 展望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