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予倩的戏曲音乐改革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研究现状及意义 | 第9-13页 |
(一)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欧阳予倩的艺术经历及其成就 | 第14-20页 |
第一节 艺术初始期 | 第14-15页 |
一、童年爱好 | 第14页 |
二、留学日本 | 第14-15页 |
第二节 艺术发展期 | 第15-17页 |
一、初编话剧 | 第15-16页 |
二、编演京剧 | 第16-17页 |
三、首尝电影 | 第17页 |
第三节 艺术成熟期 | 第17-20页 |
一、桂剧改革 | 第17-18页 |
二、戏剧教育 | 第18页 |
三、研究舞蹈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欧阳予倩的戏曲音乐改革 | 第20-52页 |
第一节 学习西乐思潮下的戏曲音乐改革 | 第20-27页 |
一、时代背景 | 第20-22页 |
二、基于传统的创新 | 第22-27页 |
第二节 革命音乐思潮下的戏曲音乐改革 | 第27-39页 |
一、时代背景 | 第27-28页 |
二、“革命化”转型 | 第28-39页 |
第三节 “双百方针”背景下的戏曲音乐改革 | 第39-52页 |
一、时代背景 | 第39-40页 |
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 第40-52页 |
第三章 欧阳予倩的戏曲音乐改革思想 | 第52-63页 |
第一节 原则——立足传统,勇于创新 | 第52-54页 |
一、立足传统 | 第53页 |
二、勇于创新 | 第53-54页 |
第二节 特征—-现代化 | 第54-57页 |
一、音乐美学观 | 第55-56页 |
二、创作主体与创作方式 | 第56页 |
三、音乐形态 | 第56-57页 |
第三节 基点——海派京剧 | 第57-59页 |
一、五音联弹 | 第58页 |
二、采用西洋乐器 | 第58-59页 |
第四节 创新——海纳百川 | 第59-60页 |
一、唱腔 | 第59页 |
二、器乐 | 第59-60页 |
第五节 模式——新文人 | 第60-63页 |
一、重视剧本创作 | 第61页 |
二、推行导演制 | 第61-62页 |
三、革新戏曲音乐 | 第62-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附录 | 第66-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